關於“問題”的瑣碎思考(七)對待問題的心態

面對問題,是要去解決的。如果從思想上就不打算去解決問題的話,談態度就沒有任何意義。在解決問題的前提下,對待問題的心態大概分三個層次:

一層次,對問題充滿好奇和熱情,先了解,再考慮解決。當一個人單純地對問題本身感興趣的時候,那麼他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會受到任何方法或者目標的侷限,只是純粹地想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科學家在專業領域的重大的發現和突破,基本都是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這是一種完全沒有任何目標或者方向,也可以說是一種完全自由的狀態下進行的,只有這樣,真正的創新纔有可能發生。

第二層次,帶有較強的功利性直接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解決問題最常遇到的一種情形。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問題的定義就自帶目標,而不是先探求問題本身產生的根本性原因。其實,從我們定義或者追求目標的那一刻起,對問題的解決結果就形成了侷限,只是我們不容易覺察而已。在功利目標的推動下,解決問題的方法、資源和投入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勢必影響解決問題的結果。

第三層次,迫於外界的壓力,被動解決問題。這種心態是最糟糕的,帶有功利性解決問題至少還有一種積極和主動的心態,還可能有一些創造性的工作,產生一些的創新性結果。而完全被動的、甚至是帶有一種牴觸的情緒去解決問題,做得再好也只是應付差事,往往還會出現背道而馳、適得其反的結果。

因此,當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心態至關重要。我們首先要把心態放平和,平心靜氣去了解問題,然後再去考慮問題。如果迫於壓力,盲目衝動或者心不甘、情不願地去解決問題,那樣除了浪費時間之外,很可能會製造出新的問題,還不如擱置不動。

如同孩子學習,如果他自身不能認識到學習的意義並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完全依靠別人的督促去學習,那麼基本可以斷定,這個孩子在學業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如果家長再一味地施壓,不僅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還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可能導致孩子終身都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對問題的解決上。當我們願意去了解問題,基於對問題的清晰認識,再去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和方法,纔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態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