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沒有傷害她而已

今年80歲高齡的黑幼龍老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上,和大家分享了他9歲時的一次經歷。

有天爸爸媽媽不在家,他放學回來後,就主動把家裏沒洗的碗洗乾淨了,然後等爸媽一回來,他就興奮得上前告訴爸媽,自己把碗洗乾淨了。可是,媽媽毫無表情的說了句:“哦”,“怎麼沒把地拖了啊,怎麼沒把飯做了啊”。他非常失望,再也沒有幫着洗過碗,掃過地或者做過飯,功課也不好了。

他內心非常渴望獲得爸媽的讚揚,可換來的卻是父母的無所謂,他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可是父母沒有任何反饋,他盼望着父母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可是父母只有敷衍。


01

家長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意識的


像高幼龍先生這樣,從小被父母無意識傷害的孩子特別多。

父母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傷害了孩子,他們覺得這麼說話很正常。

也許她這麼說的目的,是想鼓勵孩子繼續這樣做家務,只是毫無經過大腦,用了自己平時最慣用的方式,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也許他們將自己的孩子看成了私有物品,覺得孩子做家務就和自己做家務一樣,只是如果自己做的話,就會繼續把地也拖了。

也許他們推崇挫折教育,覺得小孩不應該被慣着,就應該時刻打擊他們,最好的情況,也就是不說,但是想獲得讚揚,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也許他們習慣了將自己的真實情感隱藏起來,以保持和孩子的距離,樹立自己的威嚴感。

他們在自己潛意識層面,覺得就應該這樣對待孩子,而且完全不知道,其實已經傷害到孩子了。

甚至覺得即使傷害到孩子了,也無所謂,心裏想着,這麼點言語上的小事,孩子不會跟他們計較的。

可不曾想,就是這麼件小事,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多深的種子。80歲的高齡,仍然記得9歲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件不愉快事情,而且即使在公開場合,也要表達出來。

言語的傷害不比身體傷害那麼直接,恢復得那麼快,可能當時孩子看着跟沒事人一樣,其實心裏早就泣不成聲了。

父母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會用善意的語言對待自己的孩子,換來的是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對自我認同感的缺失。


02 

家長不妨慢一點


黑先生早年,特別自卑,可能就和幼年父母的教育有關係。

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是父母每天用愛和溫暖一點點滋潤出來的。

父母能看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孩子的每一次成長,能真心表達出讚美之情。

讓孩子體會到真正的愛。

黑先生提倡的慢養教育,讓他培養出了四個優秀的孩子。

三女兒在五年級的時候,特別喜歡班上的一個同學,她會每天打扮自己,畫眉、捲髮、塗指甲,爸爸看見後,挺着急的,但是也沒有過多的干涉,而是讓她邀請男孩子來家裏作客,給予女兒最大的包容。

當女兒覺得兩人不合適時,她就會主動結束這段關係。

而如果父母遇見這樣的事情,只會強加干涉,參與進來,反而讓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發展。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充分的理解,孩子自己會擁有判斷能力,去作出正確的決定。

黑先生的女兒現在結婚25年了,先生是初三同學,關係一直很好,這也是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決定。

要相信孩子的眼光,作爲家長,對孩子給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不急不躁,靜待花開。


03 

我只是沒有傷害她而已


與黑先生一起參加座談的還有尹建莉老師,她培養的女兒,品學兼優,曾連跳兩級,被評爲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參加高考,取得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當尹老師被問及如何將孩子教育得如此優秀時,她只是說:“我並沒有刻意去教育她,只是沒有傷害她而已”。

這句話,體現了一個母親的自律和自覺。父母知道在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需要退出,什麼時候只是靜靜的陪伴左右。

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和發揮空間。

正如黑老說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扮演好玩伴、朋友、顧問的角色。

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一旦停止學習,父母就會不自覺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

做孩子的玩伴,是需要我們全身心進入到孩子的遊戲中,陪他一起玩耍,而不是自己一邊玩手機一邊聽孩子說話,又想陪孩子,又想做自己的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僅陪伴效率低下,而且孩子也不會感受到真心的陪伴。

做孩子的朋友,是能傾聽他們的抱怨和心聲,抱着真心爲他們解決問題的態度,來幫助他們。

做孩子的顧問,是在他們需要父母時,一直陪在左右,幫助分析事情原委,因果道理,而最後的決定權,在於孩子。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信任,相信他們能做好,即使當前無法做好,也從來不會放棄孩子;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空間,教育孩子不要太擔心、太着急,不求一時的速度和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給予他們充分的認可,不放過每一次的讚揚機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