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

昨天跟一刚考完试的好友聊天,他说感觉自己之前的日子过得太荒废了。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毕竟一天忙完以后,做一些不动脑的事更爽一些,权当消遣。当然也有一些人会不一样一点,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都出现在哪里?

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并不是工作的这八个小时的比拼,而是八个小时之外,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许多朋友在忙完一天工作或者完成一项任务后,都会有各种各样心理补偿行为,有的是游戏,有的是消费,有的是美食…

人往往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一种是即时满足,一种是延时满足,你会发现很多不好的习惯多数都是即时满足,你可以立刻得到反馈,比如游戏刷剧看直播看抖音。而很多的好习惯大多都是延时满足,你可能没办法马上体验到这个东西的红利,但长远的角度却大有益处。你怎么选择决定了你未来五年十年的样子。

就如我前阵子专题系列写作比较费精力,每天写完文章也就没再玩游戏了。现在专题系列停了,所幸的是没有出战报复性游戏行为。习惯了每天思考之后,也一直致力于争取每天可以有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这么说来,挺感谢最近找我的小伙伴,因为他们,我被迫思考更多,也因此养成了习惯。并不是我不喜欢游戏,而是我通过写作和分享同样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既有即时满足也有延时满足。

其实日常之余的感知,并不容易让大家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不过疫情之下的抉择,显得会更清晰一些。回看一下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始料不及,在居家抗疫的当下,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些平时喊着自己没时间的朋友,在居家抗疫的时候,依旧在刷抖音看剧玩游戏,在家里仰望星空思考外面的世界,另外一些人借着这个机会通过阅读、参加线上课等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积累。疫情之下的抉择,可能很多人短时间感觉不到,不过等到你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被甩了好几条街或者甩了别人好几条街了。

今年以来,有参加线上培训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尤其是第一季度,各种平台各种大力度优惠引流。我也跟着买了一些课程,整体花费应该是平时的五折以内,单价上也是“净赚了”几千,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课程带来的内容。当然也不只是学新知,很重要的是把新知转化为技能,甚至内化为才干。

人与人之间分水岭看似在日常之余和疫情之下的抉择,其实不然,真正的分水岭在于:你如何去做选择?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关键是要有格局有远见。否则你根本无法说服你的大脑,为什么要放着眼前的即时满足不要,而去选择延时满足。

怎么形成自己的格局和远见,关键需要你去对话自己的内心,你究竟是谁?你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有点庆幸自己能有演讲和写作的兴趣,工作之余,也一直在投入和加强这方面的技能积累与成长。更幸运的是,今年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去帮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真的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这么说来,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分水岭是:一个人过得明不明白,是否知道自己是谁,是否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是否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否愿意为自己的使命去积累学习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