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名著精彩片段分享(56-58)

分享人(56)桃源清溪


我第一次看《白鹿原》時,覺得白嘉軒對黑娃一家很好,唯一的疑問是黑娃爲什麼嫌白嘉軒的腰太硬太直呢?爲什麼最後非要打斷白嘉軒的腰呢?這個小細節,這次慢慢琢磨,終於悟出了其中隱含的一些道理。

《白鹿原》是這樣描述的:

黑娃囁囁嚅嚅:“我嫌……”

鹿三追着問:“你嫌啥不行?”

黑娃說:“我嫌……嘉軒叔的腰……挺的太硬太直……”

鹿三聽了輕鬆地笑了:“哈呀,我的娃呀!我當是什麼大事不得開交!咱熬活掙咱的糧食,只要人家不克扣咱不下看咱就對咧!咱管人家腰彎腰直做啥?”

黑娃懇求說:“爸,你在那兒幹得好好的,就再幹二年,甭打零工;我出去也頂個全掛長工。咱攢些錢買點地……”說着竟哭了。

母親幫黑娃說話了:“他大,你就依了娃吧!娃不悅意就甭去了。娃說的也還在理。”

鹿三說:“也好也好!你出去闖蕩二年,經見幾家財東心裏就有數了,不走高山不顯平地嘛!到那會你就不會彈嫌……腰直腰硬的屁話了!”

白嘉軒清清白白記得,土匪得手後大搖大擺走出後門時,一個土匪像記起一件未辦完的事一樣返身又走進後門,順手從後門背後撈起了那根榆木槓子走到他的跟前,在掄起槓子之前,那個土匪說:“你的腰挺得太硬太直了!”對這句似乎耳熟的話來不及回憶對證,他腰裏就捱了致命的一擊昏死了。

白嘉軒像聊閒話那樣不經意地問:“三哥,你記得不記得有這回事?黑娃逃學,我給他買了筆墨紙硯叫他念書,他給你說了一句‘我嫌嘉軒叔的腰挺的太硬太直’。有這話沒這話?”“有有有。那驢日的說過不止一回哩!”鹿三說,“我叫他來給牛割草他說過這話。我叫他替我來頂工,他硬要跟嘉道到渭北去熬活就是不上這兒來,還是那句話:‘我嫌嘉軒叔腰挺的太硬太直我害怕。’你這會兒咋就想起這話了?”

表面來看,白嘉軒對黑娃挺好的,給他掏錢讓他上學、買文具,甚至只要他拋棄小娥,就幫他娶媳婦。鹿三一直把白嘉軒當恩人一般敬着,事事順從,黑娃好像有點恩將仇報、忘恩負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作者爲什麼要這樣描寫?想表達什麼意思?對於我們的寫作,有什麼啓發呢?

爲了解決這些疑問,我嘗試從社會背景、白嘉軒、鹿三和黑娃的不同角度來思考。

社會背景:根據書中的交待,這個時候是清朝末年至民國初期,封建社會正在瓦解,新民主主義萌芽,農村社會新舊觀念潛流暗湧。

白嘉軒是白鹿原的族長、開明地主。作爲族長,他要維護的是農村的封建秩序、道德禮儀,還要維護宗族和家族利益。作爲開明地主,他對於長工鹿三及其兒子黑娃,沒有剋扣過工錢,非常照顧,十分仁義。

鹿三是白嘉軒家長工,事事順從。

黑娃是長工鹿三的兒子,慢慢覺醒的封建社會叛逆者,嚮往自由生活的革命者。

作者爲什麼要寫白嘉軒的腰太硬太直?

白嘉軒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天生具有優越感,腰太硬太直,是他作爲族長的一種威嚴和禮儀、不可侵犯的象徵,這是地主階級和無產階級不可調和的矛盾。還有一種深層的意義是壓迫感,他的腰太硬太直,其他人在他面前是擡不起頭、直不起腰的,這就是黑娃十分強烈的感受。

還有,封建道德禮儀是表面“仁義”,實際“喫人”的社會。封建思想的核心在於順從,教育人們甘心做奴隸、奴才、順民。像鹿三一樣,甘當順民,我當然可以對你“仁義”一點,起碼要做給別人看看,爲自己贏得好名聲。其階級矛盾和壓迫是無法改變的,對你好,前提條件是你甘於被統治、被壓迫,做順民和奴才。

鹿三是長工,一輩子給人打工,已經被封建思想完全洗腦,對白家父子言聽計從,十分忠心耿耿,從來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是典型的順民和奴隸。他把黑娃趕出家門,斷絕父子關係,是因爲黑娃違反了封建道德,娶了小娥。他最後殺死小娥,也是因爲小娥違背了封建道德。而作爲人、人性、人道,在他身上是一點也沒有的,他就像白嘉️軒的一個提線木偶,自覺在維護着封建道德,他是封建道德的犧牲品。他從來沒有覺得白嘉軒的腰太硬太直,因爲他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的,他也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挺直過腰桿。

再說黑娃,他一生下來就是長工的兒子,他父親在白嘉軒面前都直不起腰,他更是無法直起腰來,連他從小的玩伴,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也是打心眼裏看不起他的。

所以,黑娃說白嘉軒的腰太硬太直,是一種覺醒和反抗的意識在萌動,不願受封建統治和壓迫的體現,這是一種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黑娃最後搞農運、鬧革命,並打斷了白嘉軒的腰,代表着一種民主、平等思想的崛起,封建思想在農村的消亡,也代表着黑娃真正挺直了腰桿,站了起來,千千萬萬農村受壓迫的羣衆覺醒了,站立了起來。

再說黑娃,他一生下來就是長工的兒子,他父親在白嘉軒面前都直不起腰,他更是無法直起腰來,連他從小的玩伴,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也是打心眼裏看不起他的。

所以,黑娃說白嘉軒的腰太硬太直,是一種覺醒和反抗的意識在萌動,不願受封建統治和壓迫的體現,這是一種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黑娃最後搞農運、鬧革命,並打斷了白嘉軒的腰,代表着一種民主、平等思想的崛起,封建思想在農村的消亡,也代表着黑娃真正挺直了腰桿,站了起來,千千萬萬農村受壓迫的羣衆覺醒了,站立了起來。

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陶淵明說:“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

不願折腰,這是一種做人氣節。作者把日常生活小事,化腐朽爲神奇,點石成金,賦予了獨特的社會意義。

作者這種以小見大,從細節入手,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寫作手法,是充滿智慧和十分高明的,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種寫作上的留白和隱喻,可以說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構思十分巧妙又意味深長。

這也是一種寫作的境界和意境。

所謂經典,我理解的是寫作思想的成熟,飽含着深刻的社會意義,在深度發掘人心和人性中,擁有獨特的角度和價值。

附:《白鹿原》中其他關於腰桿的描述:

黑娃走進白家門樓時不斷提醒自己挺直腰板兒,一直走進門房和廂房之間的庭院,再走進上房正廳:“我代表農協籌備處告訴你,把祠堂的鑰匙交出來。”白嘉軒正在香火融融的祭桌前擺置供果,轉過身來說:“可以。”黑娃瞅一眼挺得筆直的白嘉軒,不由地也挺一挺自己的腰,伸出手去接鑰匙。白嘉軒的手沒有伸到袍子底下去掏鑰匙的意向:“現時不行,得到明天早上。明早族人到祠堂拜祖先時,當着全族老少的面我再交給你。”黑娃說:“這隨你。”

他時時處處不失時機地對兒子進行諸如此類的點化教育,以期他儘快具備作爲這個四合院未來主人所應有的心計和獨立人格。而言傳身教不可偏廢,白嘉軒挺着腰桿踩踏軋花機就是最好的身教。

踩踏着沉重的機器,白嘉軒的腰桿仍然挺直如椽,結實的臀部隨着踏板的起落時兒撅起。

白家父子走出門了,陪着鹿子霖,跟着三個端槍的士兵。白嘉軒看着白鹿鎮上駐足觀看的行人,面子上的侮辱已使他煞白了臉,他愈加挺直了腰桿兒走着。



分享人(57)曉星西沉


《艾青詩選》中的一首詩

名著分享:

老師,家人們,談到詩歌,你會想起哪些詩人的詩句呢?也許你會想起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懷;也許你會想起李清照“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婉約氣質;也許你會想起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真情流露,對妻子的思念……這些詩句喚醒了我們心底最親切的一份文化記憶,更重要的是它們也穿越時空,陶治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情操。

但是,還有一種詩歌,它在形式上釆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它在內容上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這就是中國現代詩。在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樣優秀的現代詩歌還有很多很多,而今晚,我要分享的是我們現代詩人艾青的作品,《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

田野是多麼新鮮!

看,

微黃的燈光,

正在電杆上戰慄它的最後的時間。

看!

(摘自《艾青詩選》)

詩中用“紫藍的”“青灰的”“綠的”三個形容詞,三個很鮮豔明麗的顏色讓我們讀起來,腦子裏有一幅美麗的圖畫。而且詩人還特別注意靜與動的結合,前面幾句都是靜的描寫——林子、山坡、草原,而“草原上流着……的煙……”這句做了動的描寫,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

細細品讀,就能真正進入到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讀出詩味,讀懂詩人,感受到詩歌的無窮魅力。

讀艾青的詩,我體會到他的詩歌蘊含着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他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歌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艾青對土地的熱愛在他的詩歌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艾青最真切的詩歌都是獻給中國農民的。他關注的中心始終是與中國緊密相連的普通農民的命運。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個地主階級叛逆的兒子獻給他的真正的母親——中國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農婦的頌歌。

艾青的詩歌還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太陽”這個意象上。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詩中的“永恆主題”!

時光流轉,斯人已逝,詩情永存。我們有幸生活在詩人曾經無數次憧憬過的美好時代,有幸讀詩人的詩,重溫慷慨激昂的歷史,而這些體現時代脈愽的詩句,象春雨一樣潤澤我們的心靈。


分享人(58)弗花


《百年孤獨》

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國籍:哥倫比亞

生卒日期: 1927-03-06 至 2014-04-17

男 雙魚座

1967年發版《百年孤獨》

1982年榮獲獲諾貝爾文學獎

稱“史上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使“魔幻現實主義”作爲一個文學流派屹立於世界文學之林。也作爲“20世紀文學標杆”在世界文壇享譽盛名。

《百年孤獨》精彩片段:

奧雷里亞諾認出了他,沿着親緣的隱祕小徑追尋下去,找到了自己被賦予生命的一刻,那是在一間昏暗的浴室裏,蠍子和黃蝴蝶的環繞間,一個工匠在一個因反叛家庭而委身於他的少女身上滿足了慾望。他讀得如此入神,仍未發覺風勢又起,颶風颳落了門窗,掀掉了東面長廊的屋頂,拔出了房屋的地基。到這時,他才發現阿瑪蘭妲·烏爾蘇拉不是他的姐妹,而是他的姨媽,而當年弗朗西斯·德雷克襲擊里奧阿查不過是爲了促成他們倆在繁複錯綜的血脈迷宮中彼此尋找,直到孕育出那個註定要終結整個家族的神話般的生物。當馬孔多在《聖經》所載那種龍捲風的怒號中化作可怕的瓦礫與塵埃旋渦時,奧雷里亞諾爲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又跳過十一頁,開始破譯他正度過的這一刻,譯出的內容恰是他當下的經歷,預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後一頁,宛如他正在會言語的鏡中照影。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因爲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感悟分享

大家熟知《百年孤獨》的開頭語: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站在未來寫過去,首句就暴露了老馬是位能把“時空轉換”玩出空前新境界的天才作家。

本書是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魔幻故事爲主線,圍繞加勒比海岸的馬孔多小鎮展開的百年曆史。從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領全村21個人建村馬孔多開始,到第七代的奧雷里亞諾結束,這個由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營造的世界終於在孤獨中消失於世。

這個在幻滅、亂倫、孌童、狎妓、亂倫延續存在的家族,由孤獨貫穿始終,直到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下在颶風中化爲無。全書透着奇妙的色彩和氣味,讓人爲之一震的情節不勝枚舉。全村傳染的失眠症、何塞·阿爾卡迪奧的血、蕾梅黛絲裹着牀單飛天、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的鬼魂、梅爾基亞德斯房間怪事、庇拉爾·特爾內拉的紙牌、奧雷里亞諾上校十七個私生子額頭去不掉的炭灰、瘋狂繁殖的牲畜、隨烏馬裏肖·巴比倫出現的黃蝴蝶、裏面多個人物精準的預感……這種似真似幻的寫法結合加入拉丁美洲獨特而古老的神話傳說,糅合各式人物主觀精神世界的奇幻觀感,洞悉了人天然自帶的屬性——孤獨本質。讀完使人戰慄,如同吸食精神鴉片,引起內心泛起巨大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孤獨是個古老而又持久的話題,書中經典片段太多,以至於我躊躇半天選出這段,我認爲這段表現了百年孤獨中不可抗拒的宿命和偉大孤獨的本質。我從以下幾點試着解讀這本書裏說的孤獨。

一、書中反覆出現的阿爾卡迪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是使讀者望而卻步的一大原因。認爲這是作者有意爲之,就如書中烏爾蘇拉說的那般:“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我認爲重複雷同的名字是說明這種孤獨是這個家族遺產式的輪迴宿命,代代無法跳離,甚至一些死去的靈魂也在週而復始的孤獨中再一次死去。

二、書中充斥着數不盡的性,我認爲性乃生命之本初,是人本源裏最直接的能量衝動,書中的性在創造旺盛生命的同時,而又無不陷入無法跳出孤獨罔替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是孤獨的性衝動,書中的幾乎每個人都是在孤獨中前行,雖然很人生豐富也有生命力,可就像這個鎮代表的拉丁美洲政治一樣,註定不會出現一個人們靠本性生息、又有公平待遇的烏托邦,只能在孤獨中掙扎,而又難逃無常的命運。是個體的孤獨造就集體的孤獨、繼而造就國度的偉大孤獨。一個人也是一個完整的孤獨世界。

三、爲什麼人活的歲數那麼大,人也接二連三死,這正是書中過人之處,裏面人物無不是在各種孤獨中喪命,除了奧雷里亞諾上校看上的那個九歲蕾梅黛絲,這無不表現孤獨。這個壽命動不動一百二三十歲,這本身就是魔幻的一部分,由於生命的長久,在孤獨中更加孤獨。死在現實中是一個生命的終結,而在書中鬼魂又和人混雜一團,靈魂在孤獨中死後變得更加孤獨,魔幻現實就體現在,魔幻的主觀精神世界反襯更加真實的現實,這很大程度反應一個孤獨的輪迴是不會消逝的。

爲什麼是百年孤獨,這個百年是梅爾基亞德斯羊皮卷所記載的正好是一百年七代人的時間長線,馬孔多隨着布恩迪亞家族消失而消失。如我分享片段那樣,至此不會有第二次出現的可能。說到這裏不得不引用一句加西亞·馬爾克斯在諾獎上的演說辭,也代表了他的夙願:“新型的、錦繡般的、充滿活力的烏托邦”裏,誰的命運也不能由別人來決定(包括死亡的方式),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幸福有可能實現,甚至“命中註定處於一百年孤獨的世家終將並永遠享有存在於世的第二次機會”。

全書語言瑰麗,情節奇譎,作爲拉丁美洲文學代表,值得每個人讀一讀。贊成書中薦文中自帶一句話:“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一定是《百年孤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