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的最高境界---擁有高自尊狀態

       伴着午後溫暖的陽光,先生帶着孩子在小區散步,深秋金色的陽光灑在路面和人身上顯得格外溫暖,看着先生和孩子嬉戲的畫面,我卻總是恍惚,我告訴先生:“如果我的父親在我兒時能夠有他對孩子一半的耐心,我的童年應該也會擁有更多的開心,我甚至有時都很羨慕我的孩子能夠擁有這麼一位好爸爸。”

       人到中年,可每每回憶時兒時的一些片段,心情依舊難以平復,比如在兒時父親對我的過份嚴厲和呵斥與否定,甚至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在回憶自己兒時父親的表情時,大腦中似乎總是出現父親非常嚴厲的臉龐,即使在回憶中都不曾有太多父親對我微笑。從我很小時候,經常面對父親的呵斥,我總有一種自己不該被愛的感覺,這種感覺延續至今。即使這麼多年,我也儘量在進行自我療愈,可兒時親情的缺失與最親近之人的否定就像是新出生的嬰兒先天不足,即使在後來耗費很大精力來彌補,卻總也補不全。

       回憶也許是美好的,也許是痛苦的,美好的回憶帶給人無限的遐想,痛苦的回憶帶給人無盡的傷痛。即使不開心的回憶將會成爲我大腦中抹不去的記憶,可自己仍堅信生活還有陽光的一面。陷入一段不愉快的回憶當中,對自身而言無任何益處,就像[美] 哈麗雅特žBž布瑞克 所著《操縱心理學》這本書所言: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幫助讀者打破被操縱的枷鎖,重掌對生活的控制權。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內心就像是被扣擊了一下,對,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操縱和被操縱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不僅僅是存在強弱者之間,更是會存在於最親近的人之間,比如:父母與孩子。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遇到被人操縱的境遇,那我們是如何被操縱者“盯”上的呢?

1.取悅他人

       有“取悅症”的人習慣或傾向於取悅他人,然而這樣的習慣並不是好事。取悅他人的人會感覺被取悅他人的需要所控制,並且習慣於獲取別人的允許。而同時,一味取悅他人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因爲自己在照顧他人需求時,往往會犧牲自己的需求。記得曾經在公司有位剛入職的大學生,是位非常勤快可愛的女孩,因爲剛入職爲了儘快贏得同事們的認可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她對於其他人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她總是擔心因爲自己的拒絕會“得罪”人,所以每天總是把自己弄得很忙碌與疲憊,因爲在她應承的很多事中,是並不屬於她的工作範疇。她在積極取悅周圍任何一個人,可最終苦了的是她自個,周圍人並沒有因爲她的多付出和應承而她的親近增加,有時社會人並不會那麼善良,即使大家在同一個職場。這就是取悅他人者爲了善待他人,付出了太大的代價。

2.沉迷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接納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同事、家人,包括我自己也是,希望通過自己更多的努力而獲取周圍人的認可、接納,更甚者,需要避免任何批評、拒絕與拋棄。重視他人的認可並無錯,我們都是情感豐富的人,我們重視自己所愛、所尊敬人的認可也都是人之常情,這是人類的天性,可任何事過猶不及,當這種渴望已不僅僅是願望而變成強制時,更將它們視爲情感維繫的核心,並將不認同、拒絕或批評的後果視爲災難,自己就容易進入危險的心理誤區,同時自己也就進入了操縱者的世界中。記得,曾經有對情侶,女孩非常愛男孩,更總是擔心因爲自己做的不夠好,男孩而不再愛她而離她而去,在感情中女孩原本處於弱勢的一方,無形中在情感中就扮演了被操縱的角色,男孩明白女孩擔心他的離去,這就像是他們之間一個“按鈕”,只要有這個“按鈕”存在,男孩就知道女孩願意爲他付出更多。

       可令我們矛盾的是,我們越是待人友善、取悅他人,以保證他(她)們對自己的認可與接納,我們就越沒有安全感。我們越是想表現得友善而不是表露真情實意,我們就越是會被反覆出現的疑慮、不安全感與持續的恐懼所困擾。  

       如果我們有取悅他人的傾向、對肯定上癮、恐懼他人的怒氣,這些“按鈕”就會反覆被操縱者利用,從而讓操縱更加根深蒂固,這也是我們在操縱者眼中成爲軟柿子的原因所在。世間萬物相生相剋,即使曾經是軟柿子,可找到實施抵抗的策略,也就邁出了讓自己脫離操縱性控制的第一步。

1.清除你意念中的病毒

       要實現感知與行爲發生更深遠、更具建設性的改變,我們首先需要改變思維方式,我們要掃描自己的思維庫,找到所有讓自己容易被操縱的認知與態度,以修正過的強硬訴求來取代每一條軟弱的想法。

2.將自己的想法記在筆記中

       因爲寫下自己的想法會極大的增強自己對心理活動的意思程度,着眼於生活中最困難或問題最多的關係,任何令自己不舒服或不開心的接觸與場景,都值得記錄下來,其中情緒觸發器可能會包括焦慮、恐懼、內疚、義務、疑惑、悲傷、怒氣、失望等等給自己帶來負面感覺的經歷,每一次感覺被操縱時,都應該記錄下來。最終,通過更健康、更能保護自我的想法取代錯誤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操縱與被操縱的關係,比如親子之間也最爲常見,作爲父母總是想要控制孩子,可作爲父母我們僅僅是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那個人而已,孩子在成長中擁有自己的思維、擁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擁有自己對事物的各種見解,尊重孩子不是僅僅停留在父母親的口頭上而已,而是要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在父母的內心深處首先要將孩子放在與自我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在家中事事都是父母的“一言堂”。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她),所謂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首先做到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年幼時父母親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尊嚴,在孩子成年後,他(她)們會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並保持自我的高自尊狀態,這份狀態太難道,更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內在關係模式就是一個人的命運,那麼,做父母的,和孩子構建一個平等而相互尊重的關係模式,這該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