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論語》之4:葬禮

《論語》: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譯:孟懿子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不要違背規定,父母在世時,按照禮的規定去侍奉他們;過世了按照禮的規定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每一個人都有離世的一天,但死這個字大家都很忌諱,當一個人死去,會用另外一些比較溫婉,隱晦的詞來表達。按照社會地位來分,以前皇帝去世叫“駕崩“、薨,偉人叫“逝世“。在我們老家叫過世,過身,或叫上山,照山。

社會上有名望或對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逝世了,他有一個治喪委員會來組織葬禮。他們出殯也很風光,人們自發地到場送花圈,輓聯弔唁。


但在農村,一般老人過世後,葬禮比較麻煩,因爲現在很多人在外打工,不便回家參加葬禮,其二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害怕參與白事,多因命理師父批註大運或流年不利,勿近白事。因此葬禮人手不夠。

一個人離世之後,首先是家人要爲逝者穿上壽衣,好幾件,沒口袋。然後找到本房的先生出來主事,實際上也是以本房先生爲首領成立一個農村版的治喪委員會。本房先生接到任務後,就要開始召集人手並安排幹活。

首先是請一個風水師過來和東家去村裏的山崗嶺崬勘察點穴,當確定風水寶地之後,就請先生擇出殯的日子。開出出殯日子後,東家爲了安全起見,會拿着風水師開出的日課去給其他風水師或命理師過目參考,當日子確實安全可行才確定出殯。

日子確定後,本房先生和東家開始找四個擡棺的人,挖墳墓壠(隊道);泥水匠,他負責預算建墳的建材,紅磚,水泥,沙石;廚師,他負責食材,煮飯切菜洗碗擺桌椅的人員。

有的東家爲了進孝,會請道士設壇做香火唸經安撫仙命,有一天也有三天不等的。

本房先生開始用竹草低做冥線包,寫給歷代祖宗;做靈牌(紅紙)上書逝者某某之靈位。寫籠披(用竹篾做成的小筐子,有蓋子,有提手,筐內塞滿竹草紙,蓋住,上面貼上籠披文,再配上兩個擡籠的人員:車夫,力士,用草紙寫上以示在位在職。

逝者過世後,一般在晚上或凌晨進行下棺,將屍體請進棺材裏面。

出殯那日,孝子賢孫兒媳披孝系麻,老家用稻草織成繩子繫於腰間,在靈牌下進行叩孝,進香,亞進香,再進香,進酒,用一個泥罐子裝上米飯,魚,肉,花生米,豆腐,紅紙蓋住紅繩一紮罐的口子,孝子或孫子抱靈牌。

一般未時出殯,大家對着棺木祭拜。四個擡棺人用箬竹條將棺木綁定,穿進兩根擡槓,兩人在前,兩人在後。在先生完成祭禮,讀完祭文後:

擡棺中的一人左手抓住一隻騷雞公(未被閹割的公雞),右手持一柄菜刀。只見他把公雞放在棺材腦(棺材一道弧形高高翹起爲腦部),電光火石之間出刀霹下,一刀斬斷雞頭,他把雞狠狠一摔,大喝一聲:起棺。其他三人迅速就位擡棺,疾步起行。此刻喇叭嗚咽,銅鑼砰砰砰砰一聲緊似一聲,鞭炮闢辟叭叭聲震屋瓦,所謂生離死別,陰陽相隔,此時此景最可體會。在場的人無不被此情揪心淚涕,一劍西去,天外飛仙。

當棺木擡至墳地,在風水師的指導下,按方位立向,然後泥水匠建墳,最後放入碑石,風水做成。

一個人離去,但一座風水誕生,開始發揮作用庇佑他的子子孫孫了,當然這不屬於孔子祭禮,而是陰陽家的範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