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钮祜禄氏3-2:她到底是不是乾隆生母?2

作者:文元,历史畅销书作家、历史文化学者,曾出版精品图书《道光平叛》、《弱势守土》。

 9.乾隆的生母是《如懿传》所说的钱氏,还是《甄嬛传》的宫女?

(接上篇)

5

出现了如此重大内容的不一致,这正好为小说和戏剧提供了难得的爆料和无限的演绎空间。

尽管历史档案记载中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但有一点是铁定的!那就是:

既然“钱氏”和“钮祜禄氏”在同一天受封为“熹妃”,那么,她们必然是同一个人!这是因为,按照清宫的规制,册封皇妃不能有重名,不仅同一天不会有重名,整个清王朝两百多年也都不可能有两个“熹妃”。

所以,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

这个钱氏和那个钮祜禄氏就是同一个女人,而这个被封为“熹妃”的女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也就是后来的孝圣宪皇后。

6

于是,大家又问了,一会儿是“钱氏”,一会儿是“钮祜禄氏”;一会儿姓汉族的姓儿,一会儿姓满洲的姓儿,都是由大清官方修撰的煌煌巨著,怎么连皇帝生母的称谓都搞不准呢?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上面几部历史档案记载的成书时间,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么一个规律:

凡是成书时间在先、也就是成书于雍正朝的,如《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就称那个被封为“熹妃”女人为“钱氏”;

凡是成书时间在后、也就是成书于乾隆朝和乾隆朝以后的,如《雍正朝实录》、《清史稿》和记载乾隆身世的玉牒,则称那个封为“熹妃”女人为“钮祜禄氏”。

下面,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当时的场景作个覆盘,大家就会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7

康熙四十三年(也就是1704年),有一个年方十三岁、出身不高的南方女子钱氏,被指婚给当时26岁的胤禛,入侍胤禛府邸,作为胤禛藩邸格格(低等侍妾)。当时胤禛的封爵还是贝勒,后来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才被封为雍亲王。

钱氏起初的地位非常低,连个名分都没有,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小妾,也不受丈夫胤禛的宠爱。几年下来,胤禛并没在意这个钱氏。

直到有一次,胤禛患上了时疫(流行的传染病),病情非常严重,几乎丧命,钱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胤禛康复后,对钱氏才有所钟爱。

很快,钱氏就身怀有孕,十月怀胎,给胤禛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弘历。

她一辈子只有弘历这个独生子。

8

钱氏虽然为雍亲王生了儿子,但由于其出身不高,所以当时她的格格身份也没有因生下弘历提升地位,连续十余年一直还是格格没变。

直到康熙六十年,弘历十岁时,随父亲雍亲王第一次见到爷爷康熙,康熙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福分将超过我);而且,康熙爱屋及乌,还特意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钱氏,连称钱氏是“有福之人”。

从此,钱氏这才逐渐得到雍亲王的真正关爱。

一年过后,康熙去世,雍亲王即位,成为雍正皇帝。

那么,钱氏为什么在后来的皇家档案里,突然消失了呢?

我们下次讲。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