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史记》261:礼义是和谐社会的常识

礼书·06

荀子的礼是要我做,有节制的味道。太史公的礼是我要做,随心所欲不逾矩,偏引导意味。二者之别,还有点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别的意思。

今天继续读荀子的礼。

1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

辨是差别。君子既得到欲望的调养,又喜好调养的分别——不同的类型符号。所谓辨,就是贵贱不等,老少有差,贫富轻重名实相称。

所以天子乘坐大辂铺蒲草席,是用来养身体的。《史记正义》认为蒲草为席,既絜且柔。絜通洁,干净的意思,蒲草的干净可以祭祀神灵,柔可以调养身体。大辂车两侧常置臭茝,臭读嗅,是香气的意思,臭茝也就是香草,用于养鼻;大辂车前有涂饰彩纹的衡,用于养眼;轼前悬挂和铃,车衡悬挂鸾铃,缓行的时候铃声合乎《武》、《象》二曲,急行的时候铃声合乎《韶》乐和《濩》乐,用来养耳;龙旗九斿(音留),用来培养威信;大辂车上画的伏卧犀牛和蹲坐的虎,鲨鱼皮做的马腹带,车轭上镶着金龙装饰,是用来彰显威严。

《武》歌颂周武王伐纣克殷,《象》也是周代的舞乐,《韶》传说是虞舜时候的乐曲,《濩》是商汤时期的乐曲。

大辂的驾马,一定训练得极为温顺,然后驾车乘用,是用来养体安身。安全第一。

荀子发问:谁知志士推诚效死要求名节,乃养生安身之本?谁知节约消费能聚财?谁懂得恭敬辞让所以养体安身?谁知道知礼义文章道理所以涵养性情?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2

人如果只看到生且苟且求生,这样他必然走向死路;人如果好利而见利忘义,必身受其害;人如果只把懈怠懒惰当做安逸,那他必然陷入危难;人如果把纵情任性争强好胜当作安乐,就是自取灭亡。所以圣人把情欲统一到礼义的规范下,那么情欲和礼义兼得!如果把礼义统一在情欲里,那就是兼失。

儒者就是使人兼得的人,墨者就是使人俱失。这是儒墨的分别。《史记索隐》说墨者不崇尚礼义而强调节俭吝啬,没有仁恩。

注:就读《国语》《尚书》的体会来说,儒家是常识性的,可以说是自然哲学。


3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礼是治理国家、辨别名分的最高准则,是国家强盛巩固的根本,是推行权威的天下伏归的方式,是建立功名的总纲。

《史记正义》说国以礼义,四方钦仰,没有攻伐。近悦来远的道理。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归。以礼义率天下,天下咸遵。

帝王遵循礼义,所以一统天下,诸侯臣服;不遵从礼义,社稷倾覆。所以坚硬的铠甲、锋利的兵器不足以带来胜利,高城深池也称不上坚固,严刑峻法不足以建立威严。遵循礼义之道,这些手段才能行之有效,不遵循此道,这些手段就是废物。像牧野之战,商人阵前倒戈,倒霉的是纣王。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