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招教你对付爱哭黏人的“高需求”宝宝(序)

今天开始,我将在百家号里分享一序列育儿相关的文章,题目就叫做——100招教你对付爱哭黏人的“高需求”宝宝。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高需求”宝宝。

曾经有个流传比较广的例子来解释,就是说同一对父母生了两个孩子,天生的气质完全不同。一个是被称为“天使宝宝”,特别好带特别乖巧,让父母非常省心,是来报恩的;而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特别不好带特别磨人,总是让父母疲惫不堪,不停遭罪,是来要债的,这种孩子——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被称之为“高需求宝宝”。

最早这个概念的兴起,来源于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写的《亲密育儿百科》一书,主要是指那些天生就对环境敏感、需求不断、严重分离焦虑或时刻黏人爱哭闹等特性的孩子们。现在大部分人们比较崇尚科学,不再动不动就说上辈子来报恩或讨债什么的,而是认为这个宝宝对环境和心理的需求是有分高低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了孩子们在还没法自由用语言表达之前,只能通过不停的哭闹来表达他们的需求。

我为什么要来分享对付爱哭黏人“高需求”宝宝的方法呢?

因为我就生育了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在养育她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同样饱受困惑或焦虑迷茫的妈妈们,她们当中有些人和我一样大致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可是还有许多人只能在精疲力尽或是毫无办法之后把脾气或沮丧感发泄到孩子身上,然后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更不会因此变成“天使宝宝”,反而有可能成为“问题宝宝”。

更不幸的可能是:当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对付这样的宝宝而烦恼或放弃努力以后,孩子们并不会停止爱自己的父母,他们只是变得不会或不敢爱自己了。

我为什么能来分享对付爱哭黏人“高需求”宝宝的方法呢?

儿童教育家很多,幼儿教师也很多,持有一堆荣誉证书或执业证书的专家也很多,似乎轮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年妇女来做这样的分享。但是我还是鼓足勇气来这里做分享,是因为我有个一个好习惯,还有一个好契机。

一个好习惯就是:从月子里开始,我就不停的做育儿笔记。目前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我已经积累了近十本笔记,里面记录了我自家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里面记载的有喜悦,有困惑,有沮丧也有希望。时不时翻翻这些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笔迹的文字,我发现了一些对付天生是“高需求宝宝”的孩子的经验和秘诀。我不会再生二胎了,这些经验和秘诀对我个人的帮助不会很大了,但是对于一些还在或将会遭遇不知道如何对付“高需求宝宝”的妈妈们来说,可能是有意义和帮助的。

一个好契机就是:我的“高需求”宝宝今年开始读幼儿园。之前她从来没有参加过早教班,或者其他任何兴趣爱好班,也是第一次单独离开家人去公立幼儿园学习生活,但是她不仅仅没有表现出曾经“高需求宝宝”那种哭闹黏人的情绪或表现,反而从第一天开始就每天准时起床,高高兴兴去上学,回家以后任何人问她是否喜欢幼儿园,也都回复非常喜欢。至今快两个月了,她班级里还有一些同学们仍然每天或时不时哭闹不肯上学,她却自发去安抚那些同学们,特别乖巧懂事,前两天在学校第一次升国旗后被学校颁发了“贴心小宝贝”的奖状,这也是她班级荣誉墙上的第一张奖状。

不知情的老师或家长们以为她天生是个“天使宝宝”,完全不相信她曾经而且现在其实也还是一个“高需求宝宝”。 她们问我是如何让孩子转变那么大的,我想真是一言难尽啊,所以,便萌生了写一序列文章来分享自己带“高需求宝宝”的经验。

如果看到此文章的你感兴趣,或者想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写下去,希望你关注我,并留言鼓励我,谢谢。

小哆哆妈妈
2020-10-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