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自行车

  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我们吃完午饭,帮母亲整理房间,杂物间那辆旧自行车一下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已经锈了的车把、车圈、掉了盖子的车铃,蒙着灰尘的车身早已不复当年的芳华。我找来抹布一边擦车,一边和母亲聊天,这辆自行车曾经是我们村的第一辆车,它不仅陪我长大,还帮助左邻右舍娶回来许多新娘子,我擦着老去的自行车,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这辆永久牌自行车是父亲领着全公社人民修大寨田的见证,70年代父亲作为基层干部,为让乡亲们吃饱饭,农闲时候带着父老乡亲挖山、开荒、修水渠,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米粮川。父亲的行为受到省委的隆重表彰,奖品就是这辆自行车。这辆车刚推回来时锃明瓦亮,父亲又买来黑色塑料胶带缠在车梁和车架上。这辆车不仅成为父亲上班的代步工具,也成为街坊四邻娶亲用的专车。

  当时是七十年代,我们村流行用自行车接亲。一般两辆自行车就够了,可也有特例,一次后院三娘家娶媳妇,新娘子要用六辆自行车接亲。在农村,两辆自行车都难凑,六辆更难了,三娘愁坏了,最后找到了父亲。父亲当时在镇上工作,每天要骑车上班,三娘怕耽误父亲上班,一直没开口,现在没办法了,只好过来求父亲。父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打来水,把自行车擦得锃亮。没想到这次却开了先河,以后谁家接亲都过来找父亲,母亲说,这辆车一共接回了至少三十名新娘子。不过自行车接亲的时候,父亲就只好走路去上班了,为了不迟到,他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出发。

  这辆自行车除了接亲,还担任了救护车的使命。不过,这次不是为邻居,而是为我的弟弟。

  弟弟两岁那年,有一次在玩的时候把厨房的热水瓶扒倒了,滚烫的热水从领口灌到衣服里,疼得哇哇大叫,奶奶急忙给父亲捎口信,父亲火速从单位赶回来,骑着自行车把弟弟送到医院 ,母亲抱着弟弟坐在后座上一起往医院赶。乡村小道坎坷不平,父亲飞快地瞪着自行车,一路按着车铃,汗水从前额滴到眼里也顾不上擦一擦,甩甩头,继续走。路两边的杨树、柳树一棵棵被甩在身后,夕阳把天空染得霞光万道,父亲也顾不上看一眼,只顾奋力向前。十公里的路父亲骑了半个小时,到医院父亲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弟弟终于得救了。

  弟弟出院后,我也想学自行车。下班回家的父亲把我推到打麦场上,父亲双手扶着后座,教我先从车梁下跨着骑,他耐心地教我:“学骑车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来,就像盖房子,根基打好才能盖高楼,哪有空中楼阁?”父亲一步步扶着车教我学,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我很快学会了骑车子。后来高中三年,都是这辆自行车陪着我上下学。

  工作后我买了辆小摩托车,再后来买了汽车。这辆自行车慢慢变旧了、变老了、渐渐被我们淡忘了。可它带给我们的年少岁月永远镌刻在心灵深处,记忆中的父母情、手足情,就像一幅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历久弥新,令人难忘。

白云

2019.8.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