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需要的那个过程

             

                        01

“我自然明白,那并非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某种我曾经渴望过的答案,它就在那里”,某日的夜里,我和朋友在聊天时说。

“那么,倘若你早些时候就知道,结果不能如你所愿,是否还会选择开始,亦或者会在日后付出百倍努力?”,友人反问。

未曾有犹豫,我便告诉他:“你知道的,我必然会,毕竟那个过程里所存在的某些东西,是我想要的。”

“当然,倘若你问我: 既然没有确定结果,那我此刻,乃至今后的付出,其价值和意义何在?是么?”

他肯定地回答。

我说:“我可否认为,这算是向内探寻自我的一种方式,因为不确定,而它又在诠释我的一切(或大部分),致使我只渴望能从中略知一二便会满足,所以才会无视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

以上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我此刻的观念。

但在更早些时候,我并非如此,同大多数人一样,我需要的,仅仅是那个答案。

此前的二十余年时间,方向太明确:上好的小学,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此后便是好的工作、伴侣、家庭等。

这一阶段,我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即便心里有些疑惑,也会有人及时的告诉我,说“你只需好好读书”。

于是,在这一定律之下,我只觉得:答案就是这样子的。

“只需好好读书,就会被认可,就能有好公作,就有好人生”,这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心认定的人生结果。

而后才懂的是: 为了过上别人的那种生活,有类似的人生,自身要付出的努力,甚至是代价,也必然会大得多,其前后的转变过程,恰好是极其同意失去自我的关键之处。

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是让自我加重痛苦。

何为自我加重痛苦?

自我加重痛苦,并不是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些痛点,自动或被动地接收掉,而是无论你起初如何,随着失与得的转化,你愈发感到惊恐。

自己该去往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去处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怎样持续一段感情?

如何面对日后的挫败和焦虑,并在自我救赎之日里,以何种方式去与之达成和解,若无法与之和解,是彻底妥协,还是另想它法?

我们不断的循着来路回忆,思索着它在曾经如何接纳了我们彼时的肉身,乃至整个人的灵魂,而今又是以何种方式将此时的苦难加深?

在某些时段,我超前地思考了这些问题,并一度的让自己陷入了反复纠结的思绪,痛苦至极,因而尝试了多种自我逃脱的办法。

结果无疑是: 失败。

那么,并未得到某样的结果,又承受了额外的些许痛苦,它的价值和意义,是否存在,又该是如何的?

“是这一过程,使得自己开始不断探寻自我。”

这是眼前的时刻,我所能告诉你的答案,亦是用来说服自我的答案。

                    02

为何是现在,自己才是此种态度?而曾经有所付出的时日,又算作什么?还有来日呢,你是否有过合适的打算?

这是我在开始向内探寻自我之后,数次与自己进行过的对话。

这些源于自我的提问,以及回复,也是我时常感到郁闷的所在。

大学时,在一次与他人的对话中,我对台下的人说:“我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在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了将其变为现实,你所要做的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做,然后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地奔向它,会很重要,甚至比你们是否可以拿到毕业证要重要些。”

对于他人,这一番话正确与否,我并不知晓。但于我而言,它就是我该去追寻的东西,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无法去判定它的失败,或者伟大。似乎没有谁会在意它在你心中的位置,太多的想不明白,从来就没有人会将一个确切,且适合的答案告知你,你总要去接受、去适应,然后走上一条能够实现自我梳理、自我拯救的人生之路。

这一过程,太漫长、单调和乏味了。真的。

我再次问自己:这样子,痛苦么?“痛”,心底的声音很自然的回复着。

早些时候,看到那些苦行僧日复一日的坚持那种信仰,需忍受不同之苦难,却都能够自始而终,确实不懂其中的缘由。

我问过自己: 为何他们非要去做那些实在是无聊的事,还得承受痛苦,他们原本可以不必如此选择的?

在彼时的我看来,这实在就是一种自虐,没必要、不值得。

后来,稍微有些“自知”能力时,便觉得那也许和结果无关,而是在于信仰,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信仰,信仰无果固然难受,可一旦失去这种信仰,只会更加痛苦。

他们,亦属于向内探寻自我,与我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至少我不应该想: 只活在当下,经过一番尝试以后,就觉得没那个命,是自己不想的。我只能在痛苦中摸索,做到尽力而为。

                      03

后来,我曾多次的发现:尽管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自己并不是那么在意最终的结果,但无论以何种理由来劝解自己,其内心也是介意的。

毕竟,为了换取今日的某种“成就”,曾经独自面对了上千个日夜,付出的代价也足以在心里畏惧一生。但正是如此,自己此刻才觉得没有时间再这样耗下去了,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怕它会耗尽我的毅力。

正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时,我又对另外的一个人说:“只是一个学生时,只想知道怎么才能读好书。而现在,我更希望能找准自我。”

“许多时候,我确实会感到异常烦躁,这种烦躁,它并非全部来自于我日渐觉得作为独立之人,要承担起一个家,去照顾好父母,照顾好将来会陪伴着我的那个伴侣,以及子女。给他们更多,更好的爱与陪伴。这是我该做的。” 我说。

然后,我继续问:“如此看来,我是否会考虑得太远了?所以导致才有时显得失态。”

对方告诉我,“你在努力着解读自身,并不满足于当下,这不是好的么?换句话说,你只是怕在突然遇到“事故”时会感到无可奈何,所以才感到这一过程是痛苦的。”

我依然疑惑,说:“可是,数年前的我,并非如此,即便是,这种感觉也没有太强烈。那时有的,要么是纯粹的野心,要么就是对某种事有单一的渴望,尽管付出很多,最后依旧错了、败了,也不会恐惧,而不像现在,只希望自己可以走得更加顺坦一些。”

“那是因为,此前的你还没这么实际的自我意识,包括他人、它事。其实,你是知道过程的艰苦之处的,只是不那么确信。对吧?”

我说:“是的。”

这是我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一个答案,亦是我日后能时常与自己达成和解的缘由。


               

                    04

人生太仓促了,去思索,去自我否定以后又重塑自我,其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但它的价值与意义也是非凡的。

大多时候,我自然知道某些结果是我得不到的,但因为意识里有一种结果尚在远处,所以不愿停下。

倘若你问:“那么,不知结果的去开始探寻自我,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我曾经渴望的答案,存在于那个过程之中。”这是我能给你的一个答案。

那么,我就祝你能在向内探寻自我时,能得到你想要的那个结果了。

                        完

“我们都是身份的奴隶,囚禁在自己创造的监狱里。” ___美剧《越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