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掙到3萬塊:“給我這麼多錢,天天加班都可以!”

有句話你一定聽說過:拿錢辦事。

·當員工的,反正老闆給我多少錢我就辦多少事唄。

·當老闆的,你拿了工資,做什麼不都是一樣的麼?

·做甲方的,我給你錢了呀,拿錢了你就該無條件按我說的做啊。

聽起來振振有辭對吧?但我越來越發現:習慣把“拿錢辦事”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無論是什麼身份,都很難混得好。

看似價值對等,實則bug連連。

01

我一個同行朋友在創業小公司,這兩年雖然常年加班,但到手的工資+獎金+年底分紅,還算不錯。

前幾天,他在之前公司的微信羣裏聊天時隨口說,體檢又三高了啊、最近都快禿頂了啊、上週通宵了3天啊云云。

有位前同事馬上接茬:

“你還是別拉仇恨了吧!通宵3天而已,你單單工資應該就有3萬了吧?我要是能像你掙這麼多,天天加班都可以。我們老闆太摳了,根本不願意多給錢。”

朋友:那你去找個願意給你錢的工作啊。

前同事:哈哈沒你運氣這麼好,有期權,就算什麼事都不做收入也比我們高。

火藥味夾雜着尷尬蔓延開來,朋友忍住後,沒在羣裏多說什麼了。

那位前同事據說做設備維護多年,朝九晚五,月薪6千左右,時常吐槽工資低、提薪慢、老闆摳、公司制度差。

他的想法其實很常見:

錢給夠了,我才幹活。不然豈不是太虧了?

將回報置頂,將包括能力、專業、機遇等等其他一切都自動屏蔽。老實說,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擔心做虧本買賣這很正常。

可關鍵在於:真給你這麼多錢,你有底氣拿嗎?你能交付出滿意的成果嗎?

我說個現狀吧。

許多人在職場上,其實是沒有議價權的。

我入職沒多久,遇到公司大規模裁員,我一度出現在“待定”人員名單中。HRBP找我談話時開門見山地說:“你做的那些事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以你目前的能力價值,到哪裏都差不多。”

我聽了鬱悶得整晚失眠,但事後不得不承認,這話有道理。

尤其在我偷偷去招聘網站找了一圈工作後。

所以你發現沒,那些整天嚷着“給我每月3萬,我也能通宵3天!”“要是給我錢,我一週就能學會”的人,他們多半兜不住想要的高薪。

因爲他們在看待收入與付出時,都是因果倒置——

不是因爲人家給你月薪3萬,你才願意做事;而是你做的事有足夠價值,纔有人願意給你月薪3萬。

想議價,你得先讓自個兒夠價。

02

再說一個“給錢就幹”模式下很容易踩的坑:因小失大。

我可以理解,許多人渴望馬上兌現利益的心態:“我多付出了,當然要多給我錢。”如果說,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態度,那麼懂得適當延遲滿足,就是一種累積優勢的長期主義。

正如斯坦福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做的那個著名的實驗,那些不喫糖的小孩並不是不喜歡喫糖,而是他們知道,多等15分鐘,就可以喫到兩顆糖。

過於盯着眼前利益,你將忽視更重要的那些事,最終因小失大。

阿里蔡崇信與馬雲一同創業之前,年薪580萬元。當他說決定加入阿里時,馬雲都震驚了,勸他再認真考慮看看,畢竟馬雲只付得起一個月500塊錢的薪水。

他看中的,從來不是薪水,而是一個絕佳的創業機遇。

他不是不在乎錢,而是不在乎這點錢。

在付出與回報這點上,其實很多時候是非線性的。

什麼意思呢?

你可能在前期很長一段時間的付出過程中,收效甚微,但到達某個里程碑後,回報突然激增。

萬維鋼老師就曾提過兩種技能增長方式:

1、對數增長。比如健身、減肥、閱讀、背詩歌,最初階段隨着你的努力,進度顯著,但逐漸開始進入腳步放緩的平臺期。

2、指數增長。比如一項投資、一個技術研究、一個人的財富累積、一個創業團隊的發展……前半程的平淡讓許多人半途而廢,由此錯失了後半程的豐收時刻。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擁有更有含金量的果實,將目光拉長,適當延遲滿足,將能幫助你提高實現概率。

03

員工如此,老闆或金主爸爸同樣如此。

“我給錢了呀”、“拿錢做事天經地義呀”,以爲自己給了錢,別人就必須無條件、無底線地接受要求。

如果遇上這樣的人,你要做的就是:離他們越遠越好。

因爲自以爲是的態度,註定不會在意你的專業度和你付出的時間精力,只在意你有沒有100%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執行。

做得好,是他的功勞。

做得爛,是你的責任。

我曾經接觸過一家廣告媒介公司,提前兩天確認文案,媒介方一會說聯繫不到客戶,一會說客戶在修改,一會說馬上就好,一會說可能會換。

“你只管按照我們要求做就好。”他們總是習慣說這句話。

臨近投放時間點不到2小時,突然發來一篇邏輯不通、到處錯別字、彷彿小學生編故事一樣劣質文案。我直接說,臨時替換的這篇文案爛到我沒法接,必須我來修改。

修改完、確認完、排版後,對方突然很堅定地說:“這次特殊情況,客戶方可能不接受修改文案,還是換回來吧。文案質量你別管,我們出錢,反正你推送就好。”

什麼叫特殊情況呢?

什麼叫可能不接受呢?

你有去溝通過嗎?

你有和客戶提出文案的問題嗎?

我最後毫不客氣地和他們說:所謂特殊情況,就是因爲你們的不專業導致的。客戶說什麼你就答應什麼。正是因爲你們以爲給錢的人就是大爺,才做得這麼爛。你們自己去想辦法找客戶解決吧。

對方無語,最終只能妥協。

當然,他們再次想合作時也被我果斷拒接。

在人強我弱的世界裏,對金主爸爸畏畏縮縮,似乎是一種常態。

殊不知,一個好的合作,追求的從來都是共同利益,做事的標準從來都是看專業程度和呈現結果。那些口口聲聲說“誰出錢誰說了算”的人,往往是低劣的合作者。

《精要主義》書裏有句話: 

“界限就如同沙堡一般,一旦倒下,其餘就會瞬間崩塌。如果你不設定界限,界限就無從談起。”

從本質看,缺乏邊界感,十有八九將讓事情失控,最終一地雞毛,不歡而散。

從結局看,頭頂甲方光環的客戶或老闆,假如在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上乏善可陳,只會讓合作伙伴的數量與質量走下坡路。

04

行走於繁雜交錯的水泥森林裏,人們往往將“金錢至上”奉爲圭臬。

我想說的是,無論你是什麼角色、拿着多少錢,請先將“把事做好”高亮置頂。

這不僅是一種長期主義,更是一種專業姿態。

·對拿錢的人來說

除了得到錢,我們要讓每件事成爲自己經驗+能力的墊腳石,而不是拿時間換錢的一次性買賣。

高收入,從來都要靠自己主動建立護城河與競爭力。就算有貴人提攜、就算天降好運,你也得有能力兜住。

·對給錢的人來說

別以爲給錢的就是大爺。況且,當你用這個標準要求別人時,潛意識就接受了該規則,自然允許別人也用同樣要求對待自己:“我給你錢了,你就要無條件按我說的執行。”

無主見、無想法,久而久之,只會淪爲最廉價的工具人。

我們出來工作,一定要分清因果與主次。

·很多表面上的光鮮,不過是錯誤歸因;

·很多義正言辭的強制要求,不過是讓人爲其不專業買單;

·很多看似不得不做的事,不過是你用錯了衡量標準。

馬東說:“我們的人生往往因爲看見一條船,而忽略了一條河。”

這份眼光和篤定,希望我們都能擁有。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