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3個月,虧掉深圳一套房

臨公子,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點擊右上方“關注”,分享【職場乾貨】與【自媒體乾貨】。

作者 | 臨公子

01

有個問題,一直有讀者在問:

你怎麼還不辭職?怎麼不做全職自媒體?

大家或許看過很多文章是說需要有一定冒險意識啦、跳出舒適圈啦、把時間放在產出值最高的地方啦,OK,這些都沒錯。

但先不說這裏有“倖存者偏差”的成分,每個人對風險的偏好,都是不同的。

就說我自己,無論在投資or工作上,都不會太激進。

以前轉行做產品經理時,我爲此準備了大概1年。對着招聘要求把共性技能一個個解鎖,利用業餘時間主動幫部門的需求分析師整理資料、做文檔、設計一些不重要的功能原型,等練手得差不多了再投簡歷,只要有去面試,基本都拿下了offer。

“副業轉正”也是同個道理。

不排除我未來成爲全職自媒體呀,只是從我眼下情況來說:

一來,我覺得自己的收入結構還不夠豐富、關聯性不夠低,至少離我對自由職業者的要求,還有些差距。

二來,本職不像之前那麼忙了(嗯,能有些摸魚時間做自己的事~)何況吧,全身心投入後,我真能賺得更多麼?我暫時還沒100%的自信。

當然,答案會隨着時間變化而變化。

只是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

我至少不會輕易選擇沒有退路的all in路子,或者說,會把緩衝墊鋪得足夠厚再去做一些高風險的事情

02

我本職是互聯網行業,同學同事朋友裏,不少人是自由職業者或創業者。

親眼見過一些輕視風險、沒留餘地的案例之後,我有個特別深刻的感觸啊:越是做高風險的事,越要留足後手

2019年,我那時在文章中提過一件事,我學弟第二次創業時,打算把房子拿去抵押。他第一次創業虧了30萬左右,表示想再好好搏一把。

我順便聊下這件事的後續。

在所有人的一致反對聲中,他總算沒把房子拿去抵押,和幾個朋友湊錢+借錢+股權質押,以及找人入股的方式,湊了幾百萬,在深圳開始定製智能硬件、租辦公場所、招人研發。

還沒三個月,錢就花了一大半,差不多是一套深圳房子的首付。

前期還算順利,但誰也沒想到2020年遇到疫情,整個推廣計劃停滯,系統開發也變得不順利。

然後小團隊被收購,現在還在苦苦掙扎中,大概率,是撐不下去了。

我們其實能理解,到這一步,誰都不可能輕易放棄啊,而且他的一些同事同學還投了一些錢,真要終止,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們。

講真,學弟是個專業能力很強、做事積極上進的人。

以前上班期間,他在公司裏孵化過創新項目,或許因爲太過順利,雄心壯志燃起來了,開始動了借錢創業的念頭。

我看過一個觀點,是說相比沒上進心+沒能力的人,有上進心+沒能力的人要可怕得太多了

我原先沒明白什麼意思,直到目睹了學弟這兩年的經歷。

不是說他們能力差,而是能力撐不起野心和投入的大量金錢。

成本太高,又沒做好應對失敗的準備,無異於失去風險控制,真的很容易把自個兒逼入死角

03

有些創業的人很喜歡拿馬雲爲例,說他經歷了3次創業纔有了阿里巴巴。

事實上,馬雲在創業初期的做法才最值得細品

1997年他還在搗鼓中國黃頁,就花了45萬在杭州西湖旁邊的湖畔花園買下了一套四室兩廳,總面積150平方米左右。

很多人對此的評價是,馬雲好眼光啊,如今那套房子得值六七百萬了。

可在我看來,當時買房他不是在博上線,而是守下線

創業肯定具有高風險,正因如此,更要事先做好最壞打算。

萬一失敗了:

你有沒有足夠積蓄撐過幾個月?

你能不能儘快找到工作?

你和家人的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

簡單來說,不會讓這個失敗,導致全家人飽受磨難

所以,千萬別隻看馬雲創業N次才成功,要學就得學全套啊。至少不能虧待家人、把該給家人的資源抽走對吧?

這個思路,其實具有很強的普適性,而不僅限於創業。

你在每個帶有冒險性質的人生節點,都能想一想,你手裏的容錯籌碼有多少,你的plan B甚至plan C是什麼,哪些資源是你能用的、哪些資源是你不能用的……

多想幾次,提神醒腦,沒準能少踩幾個大坑。

04

之前有個熱搜,我印象很深:《奇葩說》選手顏如晶開炸雞店月虧10萬。

顏如晶在疫情期,連續好幾個月沒接到工作,她想着自己很愛喫炸雞,就索性開了一家。纔開了三個月,每月虧10萬左右,犯的錯誤是屬於常見的管理不善。

這事被全網當成反面教材。

但我覺得,大方向上,這沒毛病啊。

首先,顏如晶憑藉《奇葩說》有一定知名度,網紅或明星開店,帶有天然流量。

其次,她有成功經驗,在上海的炸雞店就是盈利的。

再次,她是馬來西亞人,炸雞店口味主打馬來口味,具有一定獨特性。

她意識到網紅辯手這份職業,未必能長久,於是以自己品牌連鎖的方式佈局炸雞店作爲副業。如果發展順利,一來有了新收入渠道,二來人氣還能反哺名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還有一點很重要:

每月虧10萬,這對她來說在可承受範圍內。

眼下她具有一定人氣流量, 萬一哪天過氣了,想試估計都沒機會試了。

總不能一看人家失敗了,就把她所有的行爲全部否定吧?

我想表達的是,趁年輕、趁手裏有資源,去做嘗試是OK的,但有兩個前提條件:

1、認真分析過自身的優劣勢;

2、成本和損失是可承受的。

以及,千萬別輕易借錢開店或去做些小生意,尤其在你沒有十足把握時,加槓桿等於埋了一顆暗雷。一着不慎,雪上加霜。

硅谷創業家Eric Ries在《精益創業》中,將全書觀點圍繞着一點:低成本快速試錯

避免跑錯方向,也避免付出過多代價,從某種意義上看,是一個絕佳的積極應對風險的姿態。

希望我們都能明白,風險控制,永遠比拼命掙錢重要100倍。

有敢於嘗試的勇氣,更有敢於嘗試的退路,始終爲自己留出從容轉身的空間。

—END—

作者介紹:

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互聯網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簽約作者、傳媒公司合夥人、海內外房產投資者。專注【職場乾貨】與【自媒體乾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