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背水一戰爲何能贏?

背水一戰(井阱之戰):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原文: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爲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


韓信爲何能大贏這場戰?

其一:士卒不怕死。因爲背後是河沒有了退路,沒有了後顧之憂,激發了士兵的士氣,“狹路相逢勇者勝”,人被逼到絕經之後是非常的可怕的。

其二.善於分析雙方形勢和選擇有利作戰地點。趙軍號稱二十萬,應該是總兵力,而且兵種質量等參喫不齊,加之地形狹小,真正投入戰鬥的兵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次很難全部投入戰場,加之後勤等兵種的分配,那麼真正在現場上與韓信對敵的應該不會有多少。韓信軍隊雖說不過兩萬,但是如果全部投入戰鬥,加之又是精銳,配備優良的的裝備,單兵作戰的實力應該是遠超趙軍。士兵的質量、戰鬥的次序和戰鬥的指揮協調都是至關重要的。

其三:以奇勝。在現場上有一個決定勝利的關鍵因素是糧草,如果趙軍後方的糧草被燒,二十萬的軍隊的喫飯問題,一天不解決就馬上會出問題,不攻自破。正如一家大型公司員工,如果一天不給他們飯喫,幾天不給他們發工資,別說這家公司有多強,馬上會混亂癱瘓。

其四:雙方將領謀略的差異。所謂知己知彼,韓信知趙軍的作戰意圖,而趙軍卻看不懂韓信的虛實。虛則退之,實則攻之。靈魂型領袖的差異非常明顯。

等衆多因素形成了最後以少勝多的結果。

那麼這場戰趙軍如何能取勝?

《孫子兵法·謀攻》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如若能夠追而不戰,或許能勝。不過如果不戰則又可能演變成另外一種形式了,從對韓信用兵的分析,應該是深得《孫子兵法》真傳的,在最後“垓下之戰”中對項羽用的就是“十則圍之”,一代霸主不戰而隕落,真正不戰而屈人之兵。

關鍵思考:形、勢、奇正、虛實、計、謀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