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悟《西游记》


总以为光阴如不尽水流,可无限绵延;本以为可以走很远的路,却总是在原地徘徊。时光如无痕的水,绕迟疑的脚踝悄然远去,懒得回头看你一眼。 我知道路要走很远,翻许多山,要追逐太阳、月亮和星星。 不是山太高、路太远、多艰,而是鬼太多。大鬼、小鬼、男鬼、女鬼、人妖、狐妖常神出鬼没,迷人形影,让你无心成行。 岐伯曰:清静则肉腠闭拒,顺之则阳气固,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只有恬淡虚无,心无旁骛,才有潜阳自生,不惧各种邪僻,身无奇病。宁静则能致远,心形如一,则可到达期望的终极。看来六根不静,必然会招引鬼狐作乱,焉能远行。 至此,对《西游记》之妖魔鬼怪写法似有所悟。唐僧、悟空、八戒虽是不同人物形象,却是作者个人思想与人性抗争的典型案例。 唐僧西行目标明确,求取真经,修道成佛,至于普渡众生不过是招牌而已,如果没有正果修行作诱饵,大概唐僧早已是女儿国的女婿了。 悟空代表作者的抗争意识,总希望有人能赋予一种超强的能力,荡平一切妖魔鬼怪,最终达成梦想。 八戒的行为虽有些不堪,然反应人之本性,贪婪好色,贪图安逸。 所谓妖魔鬼怪则是阻挠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切羁绊。如何打败、克服这些让人惊惧、厌恶却苦不堪言的东西,实则是与自己内心的妖邪抗争,只有借助神的力量了。所谓神则是道的化身,得道便成仙成佛,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大概应该是吴承恩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