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司徒雷登重要文献即将亮相杭州湖畔大学

2020年10月26日,一批司徒雷登珍贵文献将亮相杭州湖畔大学乔迁新址后的首次艺术大展——“较量”特展,由永乐文化特别呈现。

嘉宾合照

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的文献包含其1946-1948年的日记,以及1949年的外交日记,还有一些首次公开的包括与李宗仁、张群、孙立人、费正清、《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R·卢斯等人的往来信件,以及其个人护照等文件,覆盖其个人生活、宗教、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呈现了其极具影响力的一生,关于中国的经历记忆——创建燕京大学、出任美国驻中国第一任大使以及与孙中山的往来等。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从这批文献中管窥一个美国人视角中彼时中美外交关系和文化视角之间微妙又冲突的关系——堪称20世纪中国近现代与美国的首次“较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为当下考证历史、了解时代环境提供了具体的细节、背景和旁证,在学界引发巨大反响。

座谈会现场

先前由在艺携手永乐文化举办的“司徒雷登、罗家伦重要文献特展”主题学术座谈会上,众学者旁征博引,共同回顾大时代下的历史往事,介绍了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往事以及目前关于司徒雷登的实际研究现状,高度肯定文献的研究价值及文物价值。

展览现场

与会学者包括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研究院教授李丹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勇,河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张宝明,作家庄秋水,作家、《消逝的燕京》作者陈远,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彭明哲,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徐泓,博源基金会总干事何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韩笑,新星出版社资深编辑李文彧等。

作家陈远著有《燕京大学1919-1952》和《消逝的燕京》,他注意到燕京大学和司徒雷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燕京大学培养的大批一流人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作为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后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深深介入了中国政局,并发挥了重要影响。对于这批文献进入市场,陈远表示欣慰:“不仅给了公众了解司徒雷登这个人及当年那段历史的契机,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和正面的视角来看到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日记出版物

河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张宝明将司徒雷登评价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也是文学创作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表示:“司徒雷登的日记和他的一些文献的发现,对于我们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司徒雷登本人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有价值和意义。在外交、教育、学术交流等方面对了解近代中国我们没有看到的层面,通过这些史料可能更全面,所以我对这个资料充满好奇,今天能看到司徒雷登的原稿和史料、日记是很幸运也是很难得的。”

司徒雷登1946年、1949年日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难掩欣喜之情,“有机会见到司徒雷登新发现的私人收藏,极为高兴。这是一批值得关注的新史料。做现代史研究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地位和意义。我们一般都认为司徒雷登是中美外交活动有关,没想到他和中国社会社交和内部活动也有关系。当时我看到这批史料就有一个冲动:这样史料的发现应该用原貌呈现出来,学术是天下之公器,能够印出来,毕竟可以看到的人就多。”

婚书

杭州是司徒雷登的出生地,与其渊源颇深。湖畔大学展览期间也将举办艺术沙龙,邀请重要专家学者继续探讨司徒雷登珍贵文献的史学意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