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简介

《彩云》,一部半现实拟长篇小说。

【半现实:背景现实,故事虚拟。长篇小说:预计20w字起步。】

这是一个发生在贡嘎山下的故事
偶然拂去过往的尘蒙
不可思议的联结 无论出生即系 或是新生之结 都被悄悄拾起
渺小的我们如苇草 日复一日的飘浮 飘浮 也不知通往何处
但无论如何也要拼尽全力 在白茫茫的康定山下 开启新一段旅程吧

(曾在简书连载至5.4w字,因心中有了更大的架构,故决定全文修改重写。)

倘若你未曾看过那先前的5.4w字,这一段序言对你来说一定是云里雾里的。但你大概可以猜出来,《彩云》所讲述的,是2010-2011年,在川西的康定大地上发生的,关于年轻人的故事。

他们经历迥异,性格不同,有各自的缺憾,也有各自的追求。有些外地人心怀梦想踏上康定的土地,有些本地人却在此处踌躇徘徊;有些人窘于生活,迫不得要冲破社会的枷锁,也有些人选择与囚笼共沉溺......

截然不同的,迷茫的路。

倘若只是如此,他们为什么要相会于康定呢?是注定的吗?还是一切另有安排?

这谁会知道呢?


阅读注意:

1.涉及民族,宗教问题。

小说背景在康定,民族与宗教是绕不过的坎。

康定是藏区,藏人比例压倒汉人。同时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又刚好擦到别界,内部矛盾自古以来。作为扎根于地域的半现实小说,民族争端会作为一个主要冲突点出现在小说中。

所以在此提醒:一个人的品德,受教育程度,观念与此人的生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关,与血统无关。不论是皇汉主义者或是x族主义者,都非常不建议阅读该小说。

《彩云》描写冲突的本意是引起思考,倡导和平,而绝非歧视。

同时,藏传佛教作为康定第一大宗教,也是本书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书中的人物多少都对此有了解,但看法不同。其间的人物不一定对此教都抱有积极看法。里面一写落后习俗,其实意为对某些问题不规范,不整治,不现代化的批判。且批判不止于藏传佛教。

故不建议对宗教事务敏感的人阅读。

基督徒,穆斯林及汉传佛教徒可判断自己对他教(姑且算)的包容程度以及能否接受一些宗教观点(包括超脱宗教的一些哲学概念如唯心主义)被质疑,从而量力而行。

(据我所知,道士们对此是不太在意的,故不在思考范围内)

2.时效性

故事发生于2010年。角色的生活方式于行为习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

更重要的是,许多事情是有“时代局限性”对。《彩云》中的一些问题在当今时代根本不会发生,但在那时却是可能出现的事。

这点请务必注意。

3.伦理性

小说受伦理性质弱,考虑特殊背景,不保证一切都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

烦请多些包容,若看到了不合您心意的内容,高擡贵手,烦请不要举报

4.连载情况:

预计与《闽都》一起。按作者习惯,基本操作是哪部没有头绪了就切换下一部更,循环反复。

更新频率不高,作者初三生,烦请谅解。

不论如何,不会弃坑。其余不敢包票但不弃坑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虽然前面讲了宗教,民族,伦理之类,但其实这些并不是《彩云》的所有内容。“彩云”虽然故事算不上欢乐,但情节,角色大抵还是跳脱的,思考点不会多到溢出屏幕。(作者也没那本事啊)

还请用平常心看待啦。



是的,如你所见,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打算介绍故事梗概。因为我比较懒,也觉得这是不够形象的表述,不如之后看几章,自然就明白了。

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以客观阐述小说背景概况为主。因为故事发生在康定,康定属藏区。大部分人对藏区乃至藏族还是相对陌生的,而稍懂一些相关知识,文章的一些情节的发生便能相对顺理成章了。

若你看到这里,对这本小说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也未必无用。多了解些知识也无妨不是?

【以下资料集结而成,自行整合,外加补充。】

关于康定:

背景是2010年的川西。故事发生于四川甘孜州康定市的贡嘎山脚,靠近泸定的方位。

甘孜藏族自治州属全国30个少民自治州之一。康定作为其州府,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截止2017年占71%,下同)多民族(23个),多宗教派系(红黄白花教都在此处立有寺院)的文化交融之地。曾有过灿烂的历史文化(茶马古道)。


康定因一首情歌而出名的同时,其独特的藏区风光也为人所称赞。这里有丰饶的物产,被称为“康巴江南”。高原气候多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特殊的气候孕育出当地别致的美景。站在城区里望山,青黄粉蓝白连成一片,山顶直接天色的湛蓝。望山如望云。








其海拔均值虽过2500m,但在藏区中这样的海拔还算相对和蔼的。又因当地相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恰到好处的旅游宣传,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彩云》的故事,也正发生在当地乃至四川的景区内——贡嘎山景区的东坡脚下。东坡向日,有较多农业人口于此居住。其间的一部分靠山吃山借机发展旅游业;而另一部分人则守自己的本分,过着在山脉与山脉间,封闭而安定的生活。

同时,贡嘎也是资源宝库,其拥有极其丰富与罕见的矿石资源。所以:《彩云》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这是注定吗?

但同时,因康定文化特殊性,又杂糅进宗教与宗教间对矛盾冲突,发展的不平衡,当地的民族关系常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尤其是在资讯不发达的乡村。具体怎么个微妙法,大家随着连载的深入会有所了解。

关于藏族:

首先必须了解,藏族是对藏民族的统称。

藏族发源于青藏高原,西藏也是藏族人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但这不代表所有藏族人都聚居于西藏以至青藏高原。

如同汉族分南北方,甚至于东南,西南,中部,东北等大汉族聚居区都有迥异的风俗习惯般,藏族内部也有分支。按方言区分,藏区主要为三大块:卫藏(包含前藏,后藏,阿里),安多,康巴(康藏)。

“法域”卫藏(图示红色区域,含西藏大部分):藏文明发源地,同时也是发扬光大之地。文化辐射全藏区,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影响。是藏区的中心地带。

藏传佛教成宗立派处,加上悠久的历史传承,宗教系统相当发达,是藏族人心目中的朝圣之地。

布达拉宫位于卫藏区,每年都有大批藏族人磕长头往拉萨走。

卫藏是最接近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人群外貌的藏族特征是最本来,最古朴的。

“马域”安多(图示紫色区域,含青海大部分,甘肃西部):安多语是藏地相当古老的方言。安多藏区则以唐古拉山划分,聚集地为大片广袤的草原,地貌草原为主,牧草丰茂,常出好马。马匹享誉藏区。

安多属牧区。大本营于青海。因青海甘肃汉人,蒙古人较多,历史上又有长期的政治往来,安多藏族受其影响极大,文化中显现出民族交融的特征。有汉民族的温文尔雅,也有蒙族的勇猛彪悍。

安多汉藏,蒙藏混血多,蒙古人种多。

“人域”康巴(图示绿色区域,包含川西,藏东,云南北部及青海玉树):康巴藏区长期处于汉藏过渡带,️有鲜明而独特的牧区文化,政治,经济传统。

康巴属农区。这里先进与保守并存,一方面,此处长期受清政府管辖,与内地联系强于卫藏与安多,对内地更加亲近些;另一方面,一些因过往落后生产力而出现的习俗却仍有留存(这其实是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通病,康藏还算相对发达了),部分地区保留有鲜明的母系氏族特征(如一妻多夫)。康巴人有经商的传统,名商巨贾多,所以迈向全国的康巴人数量在藏族群中看是相当庞大的。康巴常出俊男美女,又多性格直爽,为人诚信(经商),信仰虔诚。故此处的民风常为人所称道。

康巴人有雅利安人血统,眉目深邃是重要特征。

【民风嘛...似乎以前不是这样的。具体有兴趣可百度,这里怕民族敏感就不详细展开了】

《彩云》的甘孜州,正是康区的代表地区。

【ps:关于加(嘉)绒藏族的归属,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按文化将其划分至安多的,也有按地域将其划分至康巴的,更有人认为其已经具备独立成为一个民族分支的条件。这里就按照传统分法,不单独列项了,还请理解。】

一些甘孜藏族的习俗,我认为值得特别提出的:

(一)糌粑是主食

甘孜藏族主食仍然是糌粑。(有些汉藏通婚的家庭可能会食用大米)糌粑是青稞磨成粉,搅合酥油茶活成面状,用手捏制而成的。


大部分是咸的。热量非常高,普通女性吃几块就饱了。口感则因人而异。

有的糌粑捏得很可爱。


(二)传统饮品酥油茶

这个大家熟悉得多,就不做介绍了。

牧区中酥油茶有更重要的地位(提供热量),但其在农区也常常人手一份。外出时用牛皮带装好,有需要时随时拿取,补充能量,很方便。

有特殊味道,口感因人而异.....

(三)藏族人日常都穿藏装吗?

显然不是。年轻的甘孜藏族人大多在重要场合或节日才会穿藏装。

(但不得不说,藏族人的节日真多....)

中年人和老年人有些是常年着藏装或藏元素的,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年轻人因特殊原因也常见着藏装。(比如.......

关于藏族服饰,有很多想说的。但碍于篇幅有限,在之后的故事中再慢慢介绍吧。

(四)与藏人交往的一些注意点

1.不要称呼藏族人为“藏民”:“藏民”于藏族之意相当于“支那”于中国人之意。本意非贬义,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延伸出歧视的意味来。有些藏人听到了会生气。

(尽管在汉语中,这个词没有一点毛病..)

2.喝酒务必量力而行。

3.不要随便摸藏族人的头,不论他属于哪个分区,即使对方是孩童。“头”是只有高僧与长辈才有资格抚摸的地方。

4.不要半夜发出鬼叫/吹哨子:怕招魂。

5.“吐舌头”意味“你好”,是卸下防备,真诚待人的象征。所以看到初次见面的藏人吐舌请不要见怪。

6.哈达记得双手接过。

7.藏族人先前是政教合一的,解放后信仰佛教的比例也相当之高,几乎全民信佛。对宗教问题有超乎其他民族的敏感性。

8.以上是比较经典的例子。其余问题在之后也会补充。

(五)宗教

藏族近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历史,政治,地域等原因,藏传佛教大致分为四个教派:红教(宁玛派),黄教(格鲁派),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红教和黄教吧,毕竟是其间更为重要的教派:

宁玛派:“宁玛”在藏语中意为“旧”,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派别。因僧人着红袈裟,带红帽,才被称为“红教”。曾统治过藏族一段时间,后被新兴的格鲁派取代。

其以翻译吐蕃密教的经文为起点,法统传承吐蕃时期的佛教。这样的成因也影响了红教内部的构造。宁玛因此成为松散的教派,戒律不算严格。僧徒分为两类,一类无需学习经文,而另一类则传承父辈留下的经文。僧徒鱼龙混杂,曾导致过教派内部的混乱。

直到16世纪才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寺院,因此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宁玛派更新较慢,遗留下大量的原始习俗。兴修密宗。

格鲁派:

“格鲁”伊为“善律”,是戒律严明的宗派。

其历史不长,出现于十五世纪初。脱胎于“噶当派”(创始人宗喀巴就曾为噶当派僧人。宗喀巴对黄教乃至整个藏传佛教系统都有深远影响,民间声望高,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故又称“新噶当派”。

格鲁派创立时,僧纪废弛,纪律松散。政治混乱,红教衰落,白花二教争权,遍地歪风邪道走。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同时巩固统一教派,其觉得实行森严的纪律。规定僧人严格持戒、 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斜线处摘自百度百科)

格鲁派现为藏地影响最大的宗教,也是最新式,最富有新鲜血液的宗教。其与政治生活有紧密结合,例如转世灵童制度。

同修密宗,但规模不及红教。

还有藏地本土宗教,本教(“苯教”为规定外的藏文翻译称呼)其实藏传佛教本身就是印度佛教与西藏本土本教的融合品。在藏传佛教的一些特定文化上,仍能见到本教的影子。

(同不展开,否则要说上三天三夜不完)

而康定,恰巧也是一个多宗教融合之地。黄红白花四教都在康定建有寺院。同时,康定还有清真寺(主要为回),汉传佛教寺院及教堂。


大抵以上,想到再补充。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涉及到的一切少民文化知识,我会尽我所能普及的。

我也尽我所能保证尊重。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还是好好想想更新的问题吧。

【不出意外,第一次更新为了保证剧情的导入性,会同时发布三篇及以上的存稿,嗯..】

【这次不可能重写了,因为我的大纲基本完备了,除了结局.....】

以上,最后一段话,切题:

我们仍在生命的长河中逆流而行,执迷不悟。
为那贡嘎山尖忽聚忽散的彩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