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村上春树的世界,从序开始

昨天晚上打开了《挪威的森林》,没想到序有那么长,里面的赞颂之词溢于言表。这并不是一本新书,有着时尚的热度。而是问世已经几十年,被广泛传诵的一本书。

看得我凝重起来,这次是要进入到一个万花筒一样的世界了吗?

早晨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梦见在村上春树的世界里徜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那感觉就像特别迷离,特别淡漠。

不管怎么说,今天是要看这本书的,带着对村上的好奇,他是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

村上写作的时候,喜欢换不同的地方写,要偏离那种环境,找到一种合适的氛围他才开始写作。从序中可以看到,他辗转搬了许多次家,最后东西越来越多搬不动了,他溜到罗马去写这本旷世之作。

而这本小说也是分别在三个地方合并写成,不知是说说村上煞费苦心,还是作家的心灵非常脆弱敏感,一点不对劲都抽离。

另外这本书也强调不是“恋爱小说”,而是“成长小说”,看了之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呢?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毫无波澜?我很好奇自己的心态变化。

看的第一本村上的书,是《1Q84》,近年之作,村上的笔触和写作技巧已经集大成的成熟之作。其思想密集度之高,令我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也许他的书空灵一点,能给人更多美妙的感受。所以我把目光投入的他早期一点的作品:《挪威的森林》。

哦,对了,序中有一句话挺感动我的:

眼看我就要四十了,想趁自己的三十代还拖着青春记忆尾巴的时候写一部类似青春小说的东西。记得当时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写一部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眼泪的小说。

记忆到底还是一步步离我远去了,我忘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我现在所能掌握的全部,于是我死死抓住这些已经模糊并且时刻模糊下去的记忆残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来继续我这篇东西的创作。这是村上创作这本小说的当时状况。

给我强烈的共鸣,现在真的是对青春的记忆在一步一步剥离,回到家乡看到那些同伴们也日渐疲态,惊觉青春已经消失了,不仅是皮相更是在气质里都荡然无存。所以这是村上站在三十代的尾巴对青春的回望,以及总结。此时的我来看,应会更有共鸣。

村上排除了周围熟悉的环境,一心在罗马一盏孤灯,一个人孤独的写作。别以为厉害的小说都是从漂亮的书房里创作出来的,那都是作家成名后的幌子。


最著名的是金庸的书房,像大英读书馆一样古典凝重宽阔。可是据他小说创作时期的朋友说,那时他,一个中年人,枯坐在一间破旧的四壁萧然的办公室里,苦苦思考。

是的,写小说不必是在多么典雅的书房,外部环境越简单越好。别整那些花儿朵儿了,什么生活情趣,作家写作的时候就是苦行僧,任何外物都是牵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