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做不成事的原因

看到家裏玻璃髒了,想給家人營造乾淨舒適的環境,高高興興地去擦,結果才擦了20分鐘左右感到很累,想休息一下,但是想到之前對我觸動很大的一本書《認知覺醒》,還是堅持擦完了。

《認知覺醒》是周嶺老師寫的,讀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共鳴,書裏提出了很多困擾大家的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給出了具體解決的辦法,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在他36歲以前,他的兩個好朋友發生了意外,他想如果他被剝奪了現有的一切,他會做什麼?發現自己什麼幾乎都不會。從那時起,他有了焦慮,想學技能,想有所成就。

他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爲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他讀了很多書,知道了實現夢想的方法所以寫成這樣一本書和大家分享。

文章開始他提出了三重大腦理論。

人的大腦是有個進化歷程。從數十億年前海洋裏出現了“複製子”——單細胞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之後進化成魚類。

約3.6億年前,進入了爬行動物的時代。爲了然後爬行動物衍生了“本能腦。”即根據環境做出本能反應。

而約2億年前,哺乳動物出現,爲了適應環境,它們進化出情緒。被稱爲“情緒腦”。

直到250萬年左右,人類的大腦進化出“新皮層”,它從7萬到20萬年才成型。由此,人類發展出語言,科技、發明創造等等。被稱爲“理智腦”。

理智腦雖然高級但是弱小,因爲它出現的年代比“本能腦”,“情緒腦”晚,而且發育時間更長,而且前兩者控制了百分之八十的神經元,所以“理智腦”對大腦的掌控力也弱。前兩者看起來低級但是控制着潛意識和生理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呼吸、心跳、血壓等都被它們掌控,因此其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達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腦運行速度只有40次/秒。

所以日常的大部分決策都是“本能腦”和“情緒腦”決定的。

所以,這就能解釋爲什麼人們定下目標總是不能達成,因爲以前環境惡劣,爲了活命他們爭奪資源必須反應迅速,即時享樂。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舒適,是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不成事,並不是因爲願望不夠強烈,也不是因爲意志力不足,而是因爲默認天性太過強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