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逐

历史上有许多次的放逐。当然是些留芳千古,或者遗臭万年的,否则我们也不能读到。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前者多些,尤其是那些既从政又能写文著诗的人。

想在想来,这是有些道理。一代一代过去,惟有文章千古留存,也叫我们,因文而认识斯人。当然,说诗人也可。

既经放逐,条件当然改变了,薪资待遇当然下降了,生活环境也从水土丰美之地到了穷乡僻壤,甚至穷山恶水。

没有改变的,是他们的诗心。所以依然写作。留下了可供千古吟唱的佳句。

所以放逐的事上,于他们的家人来说,生活质量下降了。于孩子来说,教育条件变差了。于他们自身而言,生活反而是又一番风情。

比如苏轼,被贬之后,不仅得尝佳果,还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

所以这放逐,反而让他们有了别样的经历,不仅有诗,还有了远方,甚至有了美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