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自我提升方法,就是它!

成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緊張,我們很找到像學生時代那這樣有大塊時間學習的機會,想要提升自己,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有表露一個擔憂,“我每天事情太多了,沒時間學新的東西了”。

碎片化的學習有效嗎?

碎片化學習”,其實有兩層基本含義:

碎片化的時間

  • 時間的碎片化。職場人幾乎不可能再像學生一樣,用整天、整月、整年的時間來學習了。
  • 移動互聯網發展這麼快,抖音、微博、快手,甚至是微信,都是全面吞噬你的時間,銷燬你的注意力。每天來上班,看到地鐵裏幾乎90%的人,都在刷着手機。那些新鮮刺激的內容,就把你的時間切割成了一小段一小段。

所以,“碎片化學習”是一個發生的事實,無論你願不願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必須適應這種方式的學習。

但很多人往往會陷入兩個學習陷阱中。

陷阱1:適應不了碎片化的時間。

最常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看到某個學習內容特別好,就會想“最近沒時間,等我過幾天空下來再學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爲你很快會忘了這件事。

這種人,往往還是學習資料囤積狂,喜歡消費課程/書籍/各種資料,但極少打開。開玩笑地講,這就是“買了,就當是學了”。

其實如果已經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但是好像沒什麼能用的知識都沒有留下了。這就是陷入了瞎忙的惡性循環裏。

最符合現代職場人學習的方式,應該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裏,做到【體系化】的學習。也就是說,時間可以是碎片化的,但知識必須是體系化的。

很多人一直念念不忘學校的學習方法,總認爲那是最有效的。但其實,大學的學習方法同樣是體系化碎片式學習。

比如,你要學《高等數學》,老師會說讓大家就在教室裏呆上10天,連續不階段地把它學完嗎?不可能呀。你還是會一週上2節課,每次2小時,花上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的時間去學完。

這樣看起來,學校的學習方式,同樣是把體系化的知識拆解成碎片。沒有人能夠一次性把系統化的知識都學完。就像蓋房子,總得今天鋪地基、明天蓋一層、後天再蓋一層,然後才建出了你想要的建築。

發現了嗎?有問題的,從來不是“碎片化的時間”,而是“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學習”關鍵是要挑好學習內容。

碎片化的學習內容。

有體系化的框架。好的內容能夠幫你梳理某一領域的知識,並且搭好框架,讓你順着思路就無障礙地學完。相反的,當內容沒有邏輯支撐時,它就僅僅是碎片。好比你平時刷朋友圈、沒有目的性地閱讀各種公衆號文章,就像是隨手撿了磚頭就往旁邊扔,到最後,你身邊有的依舊是一堆磚,而不是一棟建築。

能實際應用。成年人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實踐。所以,千萬不要爲了學而學,而是要爲了用而學,這樣才最有效。你可以定一個實際的目標,比如做好一次公開演講、減少每週加班的次數等。

有問題的,從來不是“碎片化的時間”,而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個時代,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裏,學習體系化的知識。好的內容,必須有體系化的框架,必須要能夠實際應用。

我們不論學習知識技能,還是提升能力,都應該有方向有方法的學習,盲目的努力只是在浪費時間。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先列好學習計劃,並且讓計劃有條不紊的落地執行。這樣努力的付出纔會有收穫。

根據自己的時間碎片,定製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架構),這纔是成年人提升自己的最佳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