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2-1:他的上位,真的是謀朝篡位嗎?1

作者:文元,歷史暢銷書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曾出版精品圖書《道光平叛》、《弱勢守土》。


《 雍正的上位,真的是謀朝篡位嗎?》

 清初有三大疑案:孝莊下嫁、順治出家、雍正繼位。

康熙死後,雍正繼位,因爲當時流傳下來的野史說雍正用非正常手段奪取了皇位,所以雍正繼位也成了清初三大疑案之一。今天我們聊聊,雍正的繼位真的是謀權篡位嗎?

1

一提到雍正皇帝,人們肯定會想到“九子奪嫡”這件事。康熙晚年,他的幾個皇子爲爭奪皇位爆發了激烈的爭鬥,最終爲當時並不爲人看好的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於是,圍繞着胤禛的即位,有人說他是謀朝篡位。

有關雍正繼位,民間及野史傳聞甚多,廣爲流傳的一種說法是“改詔篡位”,說當年康熙帝本想 傳位於皇十四子胤褆[tí],在他病重後留下遺詔:“傳位十四子”,遺詔交給國舅隆科多收着,而隆科多恰是皇四子胤禛的死黨,二人勾結,將“十”字改爲“於”字,因此,遺詔由“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於四子”。

這個說法看似可行,其實是根本行不通的。首先清朝在皇子之前都要加上“皇”字,比如皇長子、皇四子、皇十子,等等,若真的是傳位給十四子,那也應該是寫作“傳位皇十四子”,既然如此,那麼,在這裏也就不存在什麼把“十”字改成爲“於”字的問題了。因爲,若是修改了的話,就變成了“傳位皇於四子”,連語句都不通,還妄論其他?

另外,就算當時把漢語的“皇”字給省略了,但當年清朝是由滿族人爲主體建立起的政權,遇有重要詔書時,都是以滿文文本爲正本的,漢文文本只是副本,這就像清宮裏的每座宮殿的匾額一樣,上面書寫的宮名既有漢文,也有滿文,漢文居左,滿文居右,右爲上。清朝的傳位詔書正是由滿漢雙文寫成的,漢字還好修改,只需輕易添上兩筆就可以了,可是滿文中的“於”和“十”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所以,將滿文中的“十四子”改爲“於四子”是根本不成立的,那麼,“改詔”之說也就根本不會發生。

就在幾年前,遼寧省檔案館首度展出了該案館收藏的“康熙遺詔”實物,它正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的,上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着:“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裏的皇四子胤禛,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雍正皇帝。

通過這份“康熙遺詔”實物檔案,我們可以完全印證“改詔”之說 是不可能的這個結論,而且,因爲傳位詔書中的滿文文本絕對沒有改動的可能,於是,許多人甚至認爲,通過這份詔書完全可以證明胤禛即位的合法性。

2

不過,另有專家認爲,康熙遺詔仍不能證明胤禛即位的合法性,因爲,即使改詔不成,但仍有可能事後僞造,眼前這份康熙遺詔誰能保證不是事後製作的呢?。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根據正史的記載和胤禛登基後的追述,以及當時人的耳聞目睹,來看看胤禛有沒有製作(或者說僞造)康熙遺詔的可能。

據正史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康熙病情加劇,命速召諸皇子至御榻前,傳位於皇四子胤禛,隨後駕崩於北京西郊的暢春園。

於是,胤禛即皇帝位成爲了雍正皇帝,隨之而來,有關雍正皇帝身份的合法性就流傳出許多風言風語。

想必雍正本人也早有耳聞,後來,爲了闢謠,雍正在自己撰寫的《大義覺迷錄》這本書中這樣追述:康熙臨終時,將遺言宣付給負責禁衛的隆科多,由隆科多傳口諭,令他入繼大統。

於是,我們從中可以證明一件事,這就是:在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駕崩之時,只有口諭,而沒有任何文字上的東西。

另據正史記載,三天後,也就是十一月十六日,胤禛公佈了所謂的遺詔,而且只宣讀了滿文文本。

由此,我們又可以證明一件事,即:現存的滿、漢、蒙三種文字的“康熙遺詔”,最早也都是在十一月十六日製作完成的。

那麼,從康熙駕崩的十一月十三日夜,到胤禛宣讀遺詔的十一月十六日,這三天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下次接着講。

(未完待續)

(本文屬作者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