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十三)童貫北伐

耶律淳稱帝的消息傳到東京,徽宗認爲窮途末路的遼國分裂,正是收復幽雲的良機,再加上宰相王黼和童貫等人的全力慫恿,徽宗終於下定決心武力收復幽雲。

耶律淳派出使者,以廢除50萬歲幣爲條件,希望能與宋朝友好、和平相處,但徽宗認爲耶律淳僭逆,“天祚見在夾山,燕王安得擅立(1)”,下令雄州知州不得放遼使入境。


此前一直謀劃收復幽雲、此時已經退休在家的蔡京反對這次出兵,而其子蔡攸卻極力主張出師伐遼。

徽宗任命童貫爲陝西、河北、河東三路宣撫使,蔡攸爲副使,劉韐爲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种師道爲都統制,王稟、楊可世爲副都統制,統帥15萬大軍,北上進攻燕京。

不通軍事的蔡攸盲目樂觀,認爲收復幽雲不過是一次武裝遊行,遼軍必定一觸即潰,而燕京百姓則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大軍開拔前,徽宗爲蔡攸踐行,蔡攸看到徽宗身邊兩個妃子貌美,竟然無恥地提出,凱旋之日,請把這兩個妃子賞給自己,而徽宗竟然也只是笑了笑,沒有生氣。(2)


徽宗召見童貫,面授機宜:耶律淳不戰而降,順利收復幽雲,此乃上策;耶律淳稱臣納貢,此乃中策;耶律淳負隅頑抗,則不可與遼軍交戰,即按兵巡邊,全師而還,此乃下策。

出征在即,徽宗依然幻想着大軍壓境,兵不血刃收復燕京。

宋軍抵達雄州後,信心滿滿的童貫不做任何軍事部署,僅以徽宗御筆發佈一道“招撫”上諭:“若有豪傑能以燕京來獻者,即除節度使(3)”。

四月二十三日,童貫到達高陽關,發現河朔宋軍疏於訓練,糧食粗糲,武器短缺,輜重不足,史書記載:“即見河朔將兵驕惰,不練敵陣,軍需之用,百無一有,如軍糧雖曰見在,粗不堪食,須旋舂簸,僅得其半。又多在遠處,將輸費力,軍器甚闕,雖於太原、大名、開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適用,至於得地版築之具並城戍守禦之物,悉皆無備,蓋河朔二百年未嘗講兵,一旦倉卒,責備頗難。(4)”

即使這樣,童貫依然不做戰鬥準備,副都統制楊可世建議先偵查敵情,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之後,大軍再行動,雄州知州和詵聞言,嘲笑楊可世爲懦夫。


童貫不僅沒有采納楊可世的建議,反而將他貶爲前軍統制,擢升和詵爲副都統制。

五月十三日,童貫派遼國降官張憲和趙忠持趙良嗣撰寫的《諭耶律淳福禍書》前往燕京招降,耶律淳覽書大怒,下令將二人斬首。

張憲和趙忠死訊傳來,童貫依然不死心,再派馬擴前往燕京招降,同時分兵兩路,种師道的東路軍趨白溝(今河北白溝河),辛興宗的西路軍趨範村(今涿州西南),企圖以武力逼迫耶律淳投降。

耶律淳派遣耶律大石和蕭幹率領部隊,分別迎戰迎宋朝東路軍和西路軍,雖然遼軍在女真人的打擊下潰不成軍,但在宋軍面前,爆發了強大的戰鬥力,先後擊敗兩路宋軍。

宋軍慘敗,一潰千里,史書記載“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5)”


耶律淳一方面擔心金軍趁機南侵,一方面也不想擴大事端,把宋朝逼急,所以下令追到雄州的遼軍撤回,宋軍纔沒有全軍覆沒。

打了敗仗,童貫將責任全部推給种師道,使其被貶官,嘲笑楊可世的和詵也被處分,宋徽宗聽聞宋軍戰敗,立即下詔班師,宋軍第一次北伐燕京以失敗告終。

戰場上的失利,使馬擴對耶律淳的招降顯得蒼白無力,最終只得無功而返。

失敗陰影籠罩下的徽宗,失去了收復幽雲的雄心壯志,但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一個月後,耶律淳病死,燕京陷入內亂,徽宗再次不安分起來。

引用資料:

(1)《三朝北盟彙編》·卷五

(2)《宋史》·卷四七二

(3)《三朝北盟彙編》·卷六

(4)《三朝北盟彙編》·卷六

(5)《三朝北盟彙編》·卷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