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氣吞聲背後的原因

“這都3點了,還不去做飯,兩點就得做了,我都餓了。”

“魚放在鍋臺多久了,怎麼還不去收拾呢?”

“柴火還橫在這了,想跘倒我呀?”

“做柿子炒雞蛋,沒人喫。”

“就你那奶子,喫啥都下不了奶。”

“這餃子包的,都倒着呢,沒有站起來的。”

“你那屋的玻璃一年只擦一次。”

“柴火抱得太多了,能燒得了嗎?”這點能夠嗎,都燒不開鍋。”...……

這些都是婆婆對我說的話,每一次,每一次我都默不作聲,儘管心裏很氣很氣。

明明心裏有想法卻不說出來,總是附和別人的,明明心裏不同意別人,也會按別人的想法去做事。久而久之,別人不再徵求我的意見,讓我做事時採用命令式的語氣,我將關係發展成了縱向的上下級關係。那個下級就是我。

曾經試圖改變過,比如不聽別人的指導,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面對別人的挑剔和指責還是敗下陣來,繼續聽從別人的建議。

也嘗試和別人多聊天,但是當別人否定我的觀點,或者指出錯誤時,立刻變得壓抑心煩,還是沉默以對。

爲什麼嘗試失敗了呢?

《了不起的我》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人用生理免疫系統來排斥不屬於身體的微生物,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統,它會排斥我們採取新的行爲方式。

當我們用新的行爲方式時,會讓我們感覺到焦慮,如果不能克服又會用老辦法,回到心理舒適區中。

凱根認爲,心理免疫系統體現在每一個阻礙改變的行爲中。他形象地稱之爲心理免疫系統的X片,分以下四個步驟:

(文中作者以艾米爲例,這裏我想和讀者分享我的經歷。)

1.希望達成的目標

我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2.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標相反的行爲。

當別人說我做得不好時,默認,按別人的指示做。當想做的事別人說我做不到時,我就放棄了。

3.這些與目標相反的行爲,有哪些隱含的好處。

好處是按照別人的想法做,別人會停止對我的說教,我也不用和他們爭論,影響心情。

4.讓這些好處成立的重大的假設。

如果我不聽從別人,他會和我爭論不休,破壞關係,引發衝突。

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不知道阻礙改變的力量和這種力量背後的重大假設,表面是活在常識裏,實際上是活在重大的假設裏。

那麼要怎樣驗證內心的假設呢?這些假設對不對呢?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一起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