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讀】—《金融學從精通到入門》8

1、利率,又稱利息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

2、在會計覈算中,全球各國的會計制度都規定,借款所發生的利息支出首先要作爲財務費用列入成本,只有在扣除這一部分後,剩下的部分才能作爲經營利潤。

3、單利相比,複利更重視時間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更能反映信貸關係的本質,更好地體現信貸資金佔用時間越長利息越多的原則。

4、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爲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場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或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

5、根據利率在借貸期內是否可調整,分爲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固定利率就是在借貸期內不會調整利率,發放的利息固定;浮動利率則會在借貸期內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利率,發放的利息不固定。

6、通過提高利率減少信貸規模、減少貨幣投放,來達到壓縮通貨膨脹、穩定物價的目的。

7、當利率上升時,會抑制人們的消費慾望,可以吸引居民把閒餘資金存入銀行,減少社會貨幣總量,抑制通貨膨脹。同時,銀行利率的提高也會增加企業貸款成本,抑制商品銷售,減少企業盈利。

8、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嚴重的逆差時,可將本國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國的短期資本流入,減少或消除逆差;當發生過大的順差時,可將本國利率水平調低,以限制外國資本流入,減少或消除順差。

9、利率提高將使得企業借款成本上升,使得企業投資項目的預期利潤率下降,那麼企業就不會繼續擴大規模,從而影響新就業機會的增加;同時,利率的提高也是政府緊縮性貨幣政策的表現,這就必然會影響總需求的增加,使得企業產品銷售更加困難,企業利潤下降就可能因此減產縮員,必然有一部分人失業。

10、如果經濟社會的總需求極度不振,人們對經濟前景的展望也會極度黯淡,那麼即使利率極低,人們同樣不敢投資,也不敢擴大消費,就業仍然無法增加,資本主義大蕭條時期的情況正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