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場景”帶動過嗎

在我的家鄉,每到六一兒童節,學校都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孩子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排練文藝節目,比如唱歌、跳舞、武術、快板,跆拳道……,學校還組織老師、同學走出去遊行。

走在鼓樂隊前面的是四個擡國旗的高年級隊員,他們穿着整齊的軍裝,手臂有力地擺動着,邁着整齊矯健的步伐,腳落地的聲音鏗鏘有力。臉上的表情莊嚴肅目,臉上的肌肉也跟着一顫一顫。他們眼神中有堅毅、勇敢和自信,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又怎麼會把軍人的形象演繹的活靈活現。

這種場面讓我震撼,我深陷其中眼淚也不自覺湧了出來,有感動還有慚愧。小孩子經過努力都可以超越自己,我們想要好的生活也要去拼搏。

上一篇講的是小步子能帶來大改變,但有時候,即使人們成功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也很容易中途放棄。 那麼,怎麼在邁開“第一步”之後,持續地走下去,把獲得的新的經驗固化成穩定習慣呢? 陳海賢老師給我們講了改變的第三個原則——養育“環境場”。

“場”其實是包含大量行爲線索的環境,這些行爲線索會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爲。就是你在一個空間裏的做事習慣,習慣會形成穩定的心理預期,進而又會鞏固習慣的行爲。你在這個空間裏做的事情越純粹、越持久,這個空間“場”的力量就越大。

比如孩子正在學習時,她周圍放的是文具、書本,這些都是學習的場。如果你把零食放到她面前,這個場就被破壞掉了。

陳海賢老師告訴我們:所謂“場”,就是我們心中的一個關於“空間功能”的假設。

在這個假設裏,圖書館、自習室或者寫字間是和工作學習相聯繫的;而家、宿舍是和休息娛樂相聯繫的。

我們有意識地給自己養育“場”,讓自己的行爲在特定的空間內發生,空間會產生記憶,它會存儲我們新的經驗。比如可以考慮給自己養育學習的“場”,休息的“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