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美術師楊光東


藝術簡介

楊光東,1955年出生,男,遼寧省莊河人,漢族,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高級語文教師。現居北京朝陽區。書法師承“二王”,師從著名書法家張志和。寫竹李明宇大師是啓蒙老師,師承文同、柯九思,師從“三譜”:高松竹譜、芥子園畫譜和日本竹譜。

晴竹標新立異技法獨樹一幟

——記晴竹藝術家楊光東

作者易四如


楊光東先生是晴竹藝術家,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張志和,師承二王。寫竹李明宇啓蒙爲啓蒙老師,師承文同、蘇軾和柯九思,兼融高松竹譜、芥子園竹譜、石壽(日本)竹譜,通過新媒體學習當代國畫大師霍春陽、孫其峯等名家視頻講座和畫竹技法。他獨闢蹊徑,專攻晴竹,獨愛朱竹,以福爲石,以壽爲石,集“詩書畫福”(壽)字於一幅畫之中,“四絕”驚豔於世。他的晴竹引領寫竹新畫風,開拓寫竹新畫境,使晴竹成爲墨竹家族的新秀和新寵。此正是:晴竹標新立異,技法獨樹一幟

常言道一位藝術家應具備三個要素:第一是作品立意與表現形式完美結合;第二是作品藝術思想和藝術實踐能給人以借鑑;第三是藝術傳承和創新具有啓發價值。楊光東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晴竹藝術家,他是當今竹畫界中唯一一位專攻晴竹的藝術家,他是非常有市場價值的特例與獨有潛質的典型。

讓我們走進楊光東先生的晴竹世界,看看他是如何做到晴竹藝術家所具備的三個要素?

晴竹立意與表現形式完美結合首先,晴竹立意新奇。他筆下晴竹積極向上,追求美好,和諧共生。他寫竹只寫晴竹,因爲只有晴竹,才能最好表現他對竹的積極向上和對人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獨特理解。竹竿是一節一節向上生長,竹節是一個一個向上生長,竹枝是一根一根向上生長,竹葉是一片一片向上生長。竹的生長,正如《道德經》所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話科學概括出晴竹和諧共生的特點和生長規律,生動表現出晴竹文雅美好的形象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他之所以寫晴竹五福和晴竹仁壽,是因爲風和日麗,晴竹竹葉積極向上,簇擁向光。是因爲人們嚮往快樂,嚮往幸福。是因爲天晴氣朗,人們心情平靜,心態平和,生活和美,環境祥和,享福益壽。人們盡得幸福之感,獨享益壽之感。晴竹是表現竹生長的環境與人生活的環境完美的契合點,是表現竹與人共同追求美好的結合點,是表現竹與人共同享受幸福的切入點。晴竹竹竿、竹節、竹枝、竹葉相約牽手,積極向上,追求美好,和諧共生。這恰好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美好與和諧,恰好表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恰好表現了竹人合一、竹福合一、竹壽合一的藝術思想。

其次晴竹構圖形式新穎。他逆向思維,選擇畫家很少畫的晴竹作爲專攻方向,這與他心境和畫境密切相關,與他對竹對人追求美好密不可分,與他對人們享受幸福、追求長壽的理解情有獨鍾。因爲晴竹最能表達美好和諧共生、共幸福的主題。他將詩書畫融入晴竹,讓詩境書魂畫意牽手晴竹,豐富了晴竹的內涵,使晴竹一枝獨秀,煥發青春,光彩照人。晴竹偉姿英豔,逸態生春。晴竹以福爲石,以壽爲石,拓展墨竹畫境,增加晴竹吉祥寓意。晴竹諧音“慶祝”。他筆下晴竹長壽,諧音慶祝長壽。晴竹富貴,諧音慶祝富貴。晴竹康寧,諧音慶祝康寧。晴竹好德,諧音慶祝好德。晴竹平安,諧音慶祝平安。晴竹仁壽,諧音慶祝仁壽。晴竹牽手五福,以福爲石;牽手仁壽,以壽爲石,告別了竹石的構圖傳統思維,創建竹福、竹壽構圖新思維。晴竹構圖新穎在於:一是竹葉組合方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二是晴竹以福爲石,以壽爲石,打破構圖傳統思維,符合人們竹子人格化的心理期望,符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晴竹藝術實踐打破墨竹構圖傳統思維模式,創建新時代墨竹構圖新思維模式。他筆下晴竹以獲得國家版權的五福“長壽福、富貴福、康寧福、好德福、平安福”爲石,福如磐石,福如壽山石,福如太湖石。他獨創晴竹五福圖:晴竹長壽福、晴竹富貴福、晴竹康寧福、晴竹好德福、晴竹平安福。晴竹以福字爲主,竹子爲輔;福字爲實,竹子爲虛;福字爲濃,竹子爲淡;福字爲近,竹子爲遠。福字與竹子相映成趣,相依爲美。寓意竹長青,福常在。他的晴竹開啓竹福構圖新新思維,開拓竹福構圖新畫境,開創以福爲石寫竹的新畫風。

他筆下晴竹以獲得國家版權的壽字(仁者百歲)爲石,壽如磐石,壽如壽山石,壽如太湖石。他首創晴竹仁壽圖:晴竹以壽字爲實,竹子爲虛;壽字爲濃,竹子爲淡;壽字爲近,竹子爲遠;仁者百歲壽字與晴竹珠聯璧合,壽上增壽。寓意竹苞松茂,福壽齊天。他的晴竹開啓竹壽構圖新新思維,開拓竹壽構圖新畫境,開創以壽爲石寫竹的新畫風。

他筆下晴竹最大的特點是以福爲石,竹福一體;以壽爲石,竹壽爲友。這種構圖既是突破,也是創新。變石爲福,變石爲壽,看起來是書畫結合,實際則是繪畫思維的大膽創新,是突破傳統墨竹思維模式的一種有意義的藝術實踐。晴竹之所以富有創新感,就在於寫竹的方式是人們曾經見過的,而寫竹的形式是生動的、精妙的、新穎的。數朝墨竹脈,晴竹發新穎。通過獨創的晴竹福和晴竹壽,引領別開生面的寫竹新風,通過寫竹來傳承竹文化,傳承福文化,傳承壽文化。

晴竹構圖大膽創新。從古至今,畫竹都是竹石爲伴的構圖傳統思維模式,而晴竹則打破這一構圖思維模式,以“福”爲石,竹福爲伴;以“壽”爲石,竹壽爲友,竹福、竹壽融爲一體,把墨竹與書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創建竹福、竹壽構圖新思維模式,別開生面地表現了“天人合一”的藝術思想,開拓墨竹家族中晴竹的新境界。

二.在藝術上傳承和創新具有啓發價值。他一方面吸取傳統營養,另一方面敢於化成自己的東西,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他在藝術上傳承傳統寫竹墨法和畫法,創新晴竹技法。

首先,墨法傳承了文同“濃墨爲面,淡墨爲背”的技法。他靈活化用,弘揚文同“濃墨爲面,淡墨爲背”的墨竹藝術思想,強化“濃墨爲陽,淡墨爲陰”的哲學思想。他對晴竹竹竿、竹枝、竹葉反覆琢磨如何使濃墨與淡墨墨色搭配得當,濃淡相宜,仔細玩味濃墨與淡墨墨色協調互補。他從文同和柯九思傳世作品中尋找答案,從一次次臨摹創作中摸索經驗。他突發奇想,以福爲石,以壽爲石,健筆濃墨書寫福字和壽字,墨色濃厚,極力表現出福字和壽字具有奇石的險峻,具有磐石的穩重,襯托出晴竹的秀美。他寫竹竿、竹枝、竹葉近爲濃墨,遠爲淡墨。尤其是寫竹葉,他在文同竹葉濃墨淡墨間或用之的基礎上,大膽化用,竹葉一濃一淡相生,依次生長。竹葉濃淡相間,濃淡相依,濃淡互生。這樣晴竹就增加竹葉的層次感,增加竹葉的對比度,增加竹葉的立體感。晴竹墨色濃淡使竹竿、竹枝、竹葉栩栩如生,動感十足,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青翠欲滴,沙沙作響。因此晴竹完美的墨法體現了辯證統一的藝術思想和哲學觀。

其次,筆法傳承柯九思寫竹筆法。元代畫家柯九思說:“寫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他讀後覺得柯九思雖然說得有道理,但是還不夠全面,還不夠具體。爲此他感悟後略作補充,具體如下:

寫竹竿若藏鋒起筆和收筆,這是使用篆書之法。寫竹竿若側鋒起筆,藏鋒收筆,這是楷書之法。

“節邈隸”出自《芥子園竹譜》。寫竹節用隸書之法,相當於隸書“乙”字和“八”字筆法。這樣補充就完整了。

寫竹枝用草書之法。竹枝在竹節左右互生,枝上生枝,多用鵲爪枝,依次生枝。

寫竹葉用楷書之法,靈活化用顏體撇法。他觀察竹葉寬厚肥大,用顏體撇法才能恰到好處表現竹葉寬博厚重,最能表現竹葉修長寬厚,磅礴大氣。因此他寫竹葉專用顏體撇法,筆筆有生氣,片片得自然,姿態變化萬千。晴竹竹葉向上生長,葉面有弧度,表現出竹葉向上的力度,表現出竹葉的張力,表現出竹葉的生命力。竹葉線條用直線就會呆板,失去悅動的生命力。文同說:竹葉“濃墨爲面,淡墨爲背”。這是文同獨創的墨竹技法。他筆下的晴竹恰到好處化用文同寫竹葉之技法,恰到好處描摹竹葉近爲濃墨、遠爲淡墨的姿態,恰到好處展現竹葉近爲實、遠爲虛的情態,恰到好處表現竹葉陰陽四對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孔子所寫的《易傳》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一體兩面,彼此互藏。竹葉背與面相依相生。晴竹的竹竿、竹枝和竹葉具有對稱性,也最能表現陰陽的對稱性。晴竹寫竹葉化用顏體撇法,實按虛起,爽利生風,活靈活現,令觀者歎爲觀止。

他把書法筆法化用於墨竹的畫法,體現了書畫同源的藝術思想。他把書法筆法與中國畫畫法融爲一體,創新墨竹的新畫法。他化用顏體楷書撇法,寫晴竹竹葉濃淡相宜,虛實相生,陰陽相依,俯仰相稱,長短適度,寬博厚重,飄逸靈動。總之,他在傳承傳統墨法和筆法的基礎上,結合晴竹的天然特點,加以改進,加以融合,加以創新,使晴竹具有獨特的墨法和筆法,獨樹一幟,亭亭玉立,臨風含笑百媚生。

三.晴竹藝術思想和藝術實踐能給人以借鑑。這種借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寓意與形式完美結合。晴竹竹葉歷來只有“人字”和“重人”之說,受此束縛,晴竹歷來被畫家所歧視,多數畫家喜歡畫雨竹風竹和雪竹,卻很少畫晴竹。唯有楊光東先生慧眼識晴竹,因爲他對晴竹有獨到見解。晴竹竹葉在“人字”和“重人”的基礎上,他獨出心裁,讓人字多重組合,讓 “個”字倒向上,讓 “分”字倒向上,讓“介”字倒向上,讓“川”字倒向上,豐富了晴竹竹葉的畫法。他寫竹葉一改傳統寫竹葉方法,大膽化用顏體撇法寫竹葉,使竹葉厚重而有旺盛生命力,寬厚而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敦厚而有君子的親和力。他寫晴竹健筆飽墨猶如神助,力追文同,渾厚遒峻,姿態橫逸。臨摹柯九思,深湛淳厚,逸態橫生。他筆下晴竹竹葉奮力向上,風和日麗,姿態優美;陽光明媚,姿態愈豔;沐浴陽光之妙態,低吟和風之雅韻;意態天然,優雅絕倫。

晴竹竹葉由單一走向豐富。晴竹竹葉增加四種形態:第一種是直線劍葉,竹葉筆直如寶劍的姿態。第二種是弧線仰弧葉,彎曲如彩虹的姿態,其中有左仰弧葉和右仰弧葉。第三種是弧線弓弧葉彎曲如勁弓,其中包括左弓弧葉和右弓弧葉。第四種弧線彎葉,彎曲如新月,其中包括左彎葉和右彎葉。這些都豐富了晴竹竹葉的新畫法。晴竹竹葉與傳統的竹葉不同,有鮮明的特點。他寫竹葉只選用四片竹葉、五片竹葉和六片竹葉來組合構圖。晴竹竹葉四片竹葉有15種組合形式,五片竹葉有26種組合形式,六片竹葉有36種組合形式。這樣晴竹竹葉的構圖打破“人字”和“重人”構圖的傳統思維模式,創建多樣性構圖新思維模式。其寓意分別是:賦予四片竹葉爲四季平安的美好寓意,賦予五片竹葉爲五福臨門的美好寓意,賦予六片竹葉爲六六大順的美好寓意。這是將竹葉與寓意的完美結合。寓意與形式完美結合是寫晴竹的一種藝術實踐。這種藝術實踐豐富了晴竹竹葉的畫法,也給後人一種啓發:寫竹在傳承基礎上創新,從種類找到突破點,從小處找準着眼點,務求新穎。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因爲晴竹有了傳承,纔有了創新,纔有生命力。

以上兩點有力說明:晴竹立意與形式完美結合,晴竹寓意與形式完美結合,晴竹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陳舊的構圖思維方式一般不會有新穎之處,然而晴竹新鮮而別緻的構圖思維方式自然會讓人看後耳目一新,倍加喜愛,預示着晴竹具有潛在的市場價值。

晴竹藝術思想體現竹人合一的藝術思想。歷代文人把竹“外在形象的內化,心理嚮往的外化”,把竹和人完美融合爲一體,即竹子人格化。竹子“根生大地,渴飲甘泉,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及凌雲處尚虛心”。這副對聯把竹子的品質和精神刻畫得形神兼備,完美無比。這就是文人最好自我寫照。他筆下晴竹被人格化,竹是人,人是竹,竹人合一。於是竹德即人德。晴竹歌頌美好竹德,他總結竹有二十美德:竹根愛寸土,腳踏實地,曰固根。耐得住寂寞,蓄勢待發,曰堅守。只要有需要,甘願付出,曰獻身。高節厲其行,獨樂其志,曰高節。四季守本色,始終不渝,曰堅貞。飲露喝雨水,一塵不染,曰純潔。勁風吹不折,雪壓不彎,曰堅韌。經冬不凋謝,雪不改綠,曰頑強。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曰正直;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曰奮進;竹外直中通,襟懷若谷,曰虛懷;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質樸;竹一生一花,死亦無悔,曰盡責;竹臨風不畏,頂天立地,曰卓爾;竹質地猶石,方可成器,曰傲骨;竹化作符節,忠誠秉持,曰守節;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曰擔當。竹質地猶石,方可成器,曰傲骨。竹竿節枝葉,同生共存,曰和諧。內外兼修,高風亮節,形神兼備曰美好。爲此他寫一首詩如下:竹德二十供收藏,學會竹德修人德。竹人合一盡圓融,頂天立地有氣節。他還給每個竹德配一首詩,他的晴竹集詩書畫福(壽)字於一幅畫之中,真可謂“四絕”光彩奪目。晴竹“畜美好於溫厚,寓和諧於平和。”晴竹竹葉依次向上互生,與人們一步一步向上追求美好高度契合。竹葉平靜向上,與人們心態平和也極其相似。晴竹最能表現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態,最能表現人們享受和諧幸福的狀態。因此晴竹表現的藝術思想很好體現竹人合一的藝術思想。

晴竹藝術思想最能體現書畫同源的藝術思想。書畫源於自然,書畫源於生活。書畫筆墨同源,書畫意境同源,書畫追求文人精神同源。書畫同源要求畫師:詩要寫得好,書要寫得好,畫要畫得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眼畫境相映成趣,詩情畫意書魂相得益彰。書畫同源要求優秀畫師還要有傳統文化詩文的底蘊,詩文從主題寓意的選擇到立意的確定,從內容的獨到視角到表現形式的標新立異,這樣才能從只講書畫技術的畫匠走向融匯書畫技法於一體的獨具匠心的藝術家。他筆下的晴竹完美拓寬美學意境,開創了獨一無二的文學藝術和視覺藝術完美結合的先例。

他格竹悟竹,心有成竹,方能寫竹。要詳察其情,窮盡其態,細觀其常,熟悉其變,審明其理,領悟其神。他觀察竹子於自然,感悟竹子於生活。書法是線條藝術。寫竹也是線條藝術。他對寫竹有獨到的理解:寫竹是線條組合,竹竿是直線,偶有弧線;竹節是弧線;竹枝是直線兼有弧線,竹葉是直線兼有弧線。所以說寫竹是直線與直線組合,直線與弧線組合,弧線與弧線組合。寫竹是化用書法筆法,寫竹八法皆通。書法和寫竹都在追求意境美,晴竹也是如此。寫竹是抒發文人情懷,謳歌文人精神追求。晴竹藝術思想恰好體現了書畫同源的藝術思想。

書法對藝術家而言是內功,晴竹“通八法”。正如趙孟頫畫“枯木竹石”在畫上題詩所言:“石如飛白木如榴,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中國書法線條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元素。“書畫同源”再次被賦予新時代的結合意義。

總之,楊光東先生不僅具有一位晴竹藝術家所具備的三個要素,而且還具有傳統文化詩文的底蘊。不管是他的晴竹五福圖,還是他的晴竹仁壽圖,都是集詩書畫福(壽)字於一幅畫之中,“四絕”光彩照人,驚豔於世。此正是:傳承創新晴竹境,師承文柯繪丹青。啓發借鑑因人異,兼融技法拓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