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冲与张默君

你要嫁将军,那我为你投笔从戎,由书生变武夫;你要嫁留学生,那我为你漂洋过海,拿一纸异国的文凭。为了你,我愿意竭尽全力,只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真人真事,这位执著追求爱情的男人名叫邵元冲,浙江绍兴人,原本是满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后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并于同年参加同盟会,此后又参加了辛亥革命。满清政府垮台后,他在1912年担任上海《民国新闻》总编辑,直到这时,他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邵元冲遇到了张默君,对她一见倾心。

能让才子倾心的自然不会是普通女子,这位张默君女士是当时中国妇女界的名人,她和邵元冲一样,早年参加过同盟会,也参加过辛亥革命,是一位民主革命家。除此之外,张默君还是有名的才女,她是国学大师张伯纯的女儿,不但擅长诗文,著有《白华草堂诗集》、《默君诗草》,还写得一手令人称道的好书法,在江浙文化圈子里很有名气。

张默君成名比邵元冲早,名气也比他大,邵元冲对她除了爱慕还有尊敬,所以在暗恋了她一段时间之后,才终于鼓足勇气挑明了心事,但心仪之人的回复却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淋下,张默君表示此生"非将军不嫁"。

不是张默君非要嫁给一个将军,她这样说不过是不想嫁而找的借口,好让他知难而退。此时的张默君因受过情伤,已经打算终身不嫁,她曾经爱上了好友蒋作宾,没想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还没等她开口向对方表白,对方却爱上了她的妹妹,成了她的妹夫。何况就算她没有为情所伤,邵元冲比她小6岁,22岁的他在她眼里不过是个年轻幼稚的小弟弟,难以成为伴侣。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冰水没有能够浇灭邵元冲心里的爱火,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你要嫁将军,那好,我投笔从戎就是。

不过,将军的军衔可不是树上的果子,随随便便就可以摘到的,而且邵元冲没有行伍经历,要想达到这个位置难度更大。好在他运气不错,4年之后,圆了自己皇帝梦的袁世凯给了他一个机会。1916年,他以前的上司居正带兵起义,加入了讨袁大军,任讨袁军东北军总司令,邵元冲投奔到居正军中,被任命为东北军警备司令,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将军之位。

欣喜不已的邵大将军兴冲冲地去见张默君,以为这下子可以得到佳人的青睐了,没想到张默君对他的态度并无改变,"非将军不嫁"更是绝口不提,好像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不明所以的邵元冲心急如焚,只能托朋友去张默君那里探听虚实,几天后,朋友回话,张默君已经改条件了,现在是"非留学生不嫁"。

听到这个消息,邵元冲失望之余也有一点生气:你这不是摆明了耍我吗?可是生气归生气,他毕竟没有勇气去质问心上人,何况对于一个为爱痴狂的人来说,痛苦不过是爱情的考验罢了,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所以气过之后,他还是决定要达成所愿,再一次铆足了劲,漂洋过海到美国去拿文凭。

1919年,邵元冲抵达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就读,同时奉孙中山之命视察海外国民党工作。毕业之后,他又奉命去苏联考察,再去德国游学,然后在西欧游历、考察。1924年4月,邵元冲回到了广州,此时的他已是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深得孙中山的信任。

从1912年首次表明心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年,尽管邵元冲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个张默君,也清楚她至今未嫁,但这一次他没有草率地重提旧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毕竟这么多年没有交往,他不知道她的心里有什么变化,如果贸然行事,再像前两次那样碰钉子,他恐怕就再无机会,只能终身失去她了。

邵元冲钟情于张默君,他的好友黄季陆是知道的,对他这次回来居然毫无动作很是奇怪,在探明他的心思之后,黄季陆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他新出版的书《美国劳工状况》给张默君寄一本去,试探一下她的态度再做打算。

邵元冲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一来可以向张默君传达一个信息,为了她,自己这几年确实是在认真读书,没有浪费光阴;二来可以把自己在广州的地址写上,她如果有意自然会回信,如果无意……也比当面碰钉子好。

邵云冲把书寄出去后,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等待张默君的回音。

正在南京第二中学当校长的张默君收到邵元冲的书和信后,心下震动。她当初说的"非将军不嫁"、"非留学生不嫁",不过是婉拒他的托词,没想到他竟然认了真,努力实现了如此苛刻的要求。看着他的信,他的书,她的内心百感交集,封闭已久的感情终于像泛滥的洪水一样,从她的内心决堤而出,再也无法遏制了。她拿起笔,写了一封回信给邵元冲,信中不但对他的书大加赞赏,也表露了对他的思念之情,并且还附了一首诗以表明她的心意:

放眼苍茫万劫余,八年一得故人书。

天荒地老伤心语,忍死须臾傥为予。

接到回信后的邵云冲欣喜若狂,整整12年了,他的梦想终于成真,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不久,两人在上海静安寺路的沧州饭店举行了婚礼,让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有了满意的结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