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4)凤凰印象之苗王洞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
雁归,人不归。

带着丝丝的薄凉,我们一行人开始下车走路。蒙蒙的秋雨随风潜入你的脖子,赶紧小跑几步。

秋叶凋零,秋风瑟瑟,热情再高涨,免不了要滋生些薄凉的气息,湘西大山深处的气温比外面确确实实要低好几度呢!

“哗啦啦”“哗啦啦”听这声,离苗王洞不远了。

愿一看怎么像个电站,在这里,水多,以前有许多小小的电站用来给附近的村民发电。这是废弃的电站再利用,还是为了旅游而新修筑的大坝,不得而知。

如果有哪位朋友要去苗王谷,建议在第一站别坐船,过坝,沿溪走路去苗王营才需10来分钟,比坐船有意思多了。路程不远,湘西山多弯多,所以在坝上一眼是看不到苗王营的,没人提醒,便上了船,等下了船免不了有些失落。

进了苗王营,不得不感叹咱苗族人的蛮、悍、野。

导游说:“我们现在从下往上看是陡峭的,过去其实是有能放下脚的阶梯,便手可攀援的凸岩,地壳运动,便没了。”

这里现在叫“苗王营”,以前应该是土匪窝。他们藏身于此,为了进可攻,退可守,不可能把绝壁上的阶梯修得那么顺畅。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更感叹苗人祖先们的勇猛果敢。

可以容纳几千人的洞,并不是苗人祖先们最后的躲避点,他们在洞里七挖八挖,左拐右拐,又能从其它地方出洞。出口肯定不只我们游人走的这一处,那些原始的未修整的路肯定不敢开放给游人,可以说,游人对那些原始的毛路只能“望路兴叹”。

以前只听老辈们说,土匪们神出鬼没,要剿尽,难度大,牺牲大,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归家归田是上上计。

今天真正的理解他们所说的,在这山中他们就像穿山甲一样,大山孕育了他们,他们对这大山也是相当的熟悉、依赖。

看过巜乌龙山剿匪记》的人,都知道湘西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一座一座的大山阻挡了乡民们了解外面世界。

为了吃口饭,能讨上堂客,好多穷苦的农家子弟做了土匪。不像现在这大山深处的苗人们穿银住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出山也能过上好日子。

出了苗王洞,上船,去苗王寨。舟行在绿水上,卸下穿洞的疲惫,感受秋的微凉,一颗躁动的心也会慢慢平息。

秋意斑斓,秋色娴静,行于绿水青山间,空旷无人的山野胜过了鲜花烂漫的春天。

但自古文人多是伤秋的,正如那些被丈夫抛弃的所谓的“土匪婆”“压寨夫人”她们何尝不希望过着丈夫热炕头的日子,即使饿肚子也乐意,而不是过着担心吊胆,盼丈夫平安归来的无盼头的日子。

经过岁月的沉淀,这方山水依然清澈明净,纤尘不染,如人行水上,宁静恬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