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讀】—《金融學從精通到入門》14

1、金融衍生品自身不可能創造利潤,它的利潤來源就是它作爲標的物的實體經濟(企業股票紅利、債券利息、房地產的升值、期貨商品價格增長等),所以整體上來看它根本不可能形成比銀行利率高得多的收益。

2、通俗地來看,金融衍生品與傳銷中的傳銷品毫無二致,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只是傳銷計件的標的,最終都無法避免因資金難以爲繼而頃刻崩潰的結果。

3、高風險未必帶來高收益,風險高到一定程度後就成爲大概率事件,風險發生的概率極大之時,何談收益?

4、股票遠離上市公司利潤水平高速增長,也必然是“傳銷模式”的結果。

5、儲蓄是中國人最傳統的財富積累方式,據統計,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高於50%。要想成功投資,首先得學會合理儲蓄。

6、儲蓄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蓄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儲蓄的收益水平。目前銀行的儲蓄種類一般分爲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兩類。儲蓄方法不同,收益也不一樣。

7、債券,又稱爲固定利息證券,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債券作爲一種風險小、流動性好的投資品種,特別適合長期投資者進行投資。

8、我國的投資基金最早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1987年中國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共同推出面向海外投資者的基金,自此以後,基金開始發展。

9、基金,從廣義上說是指爲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10、我國投資基金起步於1991年,當時只有深圳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和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兩家,規模爲9000萬元。到1994年底,發展爲有31家基金在滬深兩地證交所以及一些區域性證券交易中心掛牌成爲上市基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