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乐年华(九十八)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我和小林开着车,顺着冠临大道,向临清出发了。当时临清的木材市场,在东环外,距离我们家不到100里地,市场也有几十亩大,各式各样的木材都有,还有东北过来的柞木,水曲柳等,门窗桌椅,梁檩俱全。

但是我们对别的东西不感兴趣,只是看我们要的大树枝,在市场的西南角,我们终于发现了几堆大的泡桐树枝,当他们知道我要买的时候,都非常的兴奋,我感觉到,我们的路线又走对了。

老板们大多是临清周边的村里的,但在这里做木材生意的,竟然还有距我们不多远的老乡,他们要的价格并不高,基本上都是估堆论价,也正是我拿手的。

平常他们都不在市场里住,只是到集上这一天才有人,所以我们只能下上码钱,叫来市场的管理人员,说好价钱,每天过来装车给钱,就这样,我们俩每天拉一车,直到下个成集的日子,再重新下订单。

在老家去临清的路上,路过临清市的第一个乡镇是八岔路乡,正好处在中间的位置,当时那里的棉花加工厂很多,而且还有很多收粮食的摊点,人们大都是做生意的,大道的两侧,每天早上都是卖棉花的车辆。

所以十字路口,有很多的早点摊和小吃,我们每天早上路过的时候,都要在那里吃早饭,来的时候,又从这里吃午饭,几乎是天天如此。

一开始吃些油条,包子之类,后来,在路口的拐角处南边儿,我们发现了一个卖羊汤火烧的小店,生意特别红火,摊主是一家人经营,夫妻二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

当时他们夫妇有四十多岁年纪,男主人高马大,微胖的身材,和蔼可亲,女主有些瘦弱,话虽不多,但却是打火烧的一把好手,她烤的火烧是三角形状的。

刚烤好的火烧,外边鼓鼓的,略带焦黄之色,掰开里面,露出白色几层襄,一股香气扑鼻,咬一口,嫩嫩的,脆脆的,真是外焦里嫩,让人食欲大增,然后再配一碗羊杂汤,那简直是美味!

一家人分工明确,男人作羊汤,女人打火烧,小儿子端汤伺候客人,几张不大的小方桌,几条小凳子,地方不大,客人却络绎不绝。美中不足的是,小伙子长得聪明灵利,大高个子,浓眉大眼,却是个哑巴。

因为每次去吃饭,他们都是很忙,所以我们无从知道,小伙子是怎样成了哑巴的,只是心中暗暗的惋惜。

因为他们不但火烧好吃,羊汤味儿美,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人又实诚,我们每次经过的时候,就总是去品尝,从来没有吃腻过。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凡想起来当年吃得那样的美食,心中还是总有一种没吃够的感觉,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那里打火烧?记忆中的小伙子也已经儿女满堂了吧!(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