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Dotnet Core應用到Kubernetes(一)

最近閒了點,寫個大活:部署Dotnet應用到K8s。

寫在前邊的話

一直想完成這個主題。但這個主題實在太大了,各種拖延症的小宇宙不時爆發一下,結果就拖到了現在。

這個主題,會是一個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我會討論將應用部署到K8s時需要的各個內容和知識,以及各種刨過的坑。

爲了避免這個系列被擴得過大,我不深入討論K8s的技術,也不去解釋如何建立K8s集羣之類的問題。這個主題會側重在開發人員方面,側重於如何開發適合K8s的應用,以及在K8s上部署。

另外,這個主題也不會關注Docker。在我看來,Docker是一個附加技術,而不是必要內容。

在項目中,是否需要使用K8s,算是一個問題。從各個方面來看,很多中大型的項目都傾向於往這個方面去做,但我們必須清楚,使用K8s增加了項目的複雜度。如果構建的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那用K8s實在沒有必要。而即便是一個大的系統,其實也沒有必要從開頭就加入K8s。

本主題中的內容大多來自我自己部署Dotnet Core到K8s集羣的經驗。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在評論中告訴我。

    爲防止非授權轉發,這兒給出本文的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tiger-wang/p/13956098.html

K8s(Kubernetes)面向開發的組件

前邊說了,這個主題我們僅關注部署應用程序相關的部分,而不討論K8s的全部。

面向開發,面向部署,我們需要了解下面幾個概念:

  • 節點(Node)
  • Pod
  • 部署(Deployment)
  • 服務(Service)
  • 入口(Ingress)

這幾個概念,是整個內容的基礎。

1. 節點(Node)

在K8s中,Node對應的是虛擬機或物理硬件,是K8s實際運行容器的地方。

一般來說,有兩類節點:

  • 主節點(Master),用來運行所有的控制級(Control-plane)服務。主節點也可以運行應用程序,但一般來說,主節點只處理控制管理服務,不運行工作負載。
  • 其它節點,用來運行真正的應用程序。一個節點可以運行多個應用程序或應用程序容器。

一個典型的K8s集羣會像下面圖中的樣子: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看K8s的規模。必要時,也可以做成單機,主節點運行控制服務的同時,也運行應用程序。

在集羣中,節點越多,可以運行的應用或容器就越多,節點宕機時的容錯能力也就越大。

2. Pod

K8s中最小的管理單元,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容器,而是Pod。

要在K8s中運行應用程序,需要將其打包到一個容器(通常是Docker容器)中,並讓K8s運行它。Pod是可以讓K8s運行的最小單元。它包含一個或多個容器。當一個Pod被創建或銷燬時,它裏面的所有容器也會被創建或銷燬。

在網上,很多的文章都介紹說:如果有一個依賴於數據庫的應用,那應該把應用容器和數據庫容器部署在同一個Pod中,以便同步創建或銷燬。

以我的經驗來說,這個說法很不準確,而且容易造成對K8s應用的誤解。在K8s的實際應用中,只包含單個容器的Pod會更常用,也更好用。就好像“支付API”或“訂單API”這樣的,每個API都有不同的擴展需求、部署要求和迭代速度,因此單獨設置Pod給它們是非常合理的。同樣,數據庫容器也應該部署在獨立的Pod中,因爲它與應用/服務/API會有不同的生命週期。

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是SideCar模式,就是在一個Pod下的主容器旁邊部署“SIdeCar“容器,用來充當代理,爲主應用程序進行身份證認處理,或服務發現,以及服務通訊,甚至能充當應用性能監控的接收器來用。

一個典型的節點下的Pod是下面的樣子:

再重申一下:一個節點下面可以有多個Pod。一個Pod在K8s中會作爲一個整體單元進行調度。一個Pod可能包含一個容器,也可能包含多個容器。容器用於部署應用或API。

3. 部署

在我的概念中,K8s主要做了兩件事:

  • 管理容器的生存期
  • 管理容器之間的通訊

K8s的部署,主要完成的是第一件事,即管理容器的生存週期。所以,部署可以看做是定義K8s如何部署Pod以及如果管理Pod的一組規則。

比方,我們可能這樣定義一個部署:

  1. Pod包含支付API應用Docker映像的一個實例;
  2. 我們要運行這個Pod的三個副本
  3. 保證每個容器至少有200Mb的可用內存,並限制它最多不超過400Mb;
  4. 當我們部署Pod新版本時,採用滾動更新策略

定義完後,K8s就會嚴格執行這個規則。如果應用崩潰了,K8s會刪除Pod並安排一個新的Pod,以保證規則規定的副本數量。如果Pod需要更多內存,K8s會選擇一個運行容器較少的節點上運行它,或者結束並重新部署它。當應用更新一個新版本時,K8s會創建一個新的部署,來替換舊版本,並將運行轉到新的版本。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做了一定的簡化。不過,基本上K8s的基本工作就是這麼做的。

這裏的關鍵就是:部署定義了規則,K8s在這個部署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維護並保持這個規則。

4. 服務

前面說過,部署可以用來創建跨多個節點(Node)的Pod的多個副本。這其實就是K8s提高性能及提高可用性的主要原理。

服務是應用對外的部分,供其它API去調用。而在K8s內部,服務可以看作是Pod在集羣內的負載均衡器。當我們創建部署時,通常還會創建一個與該應用的Pod關聯的服務。

在上面的例子中,當我們創建部署時,也會創建一個“Payment API”的服務,供其它API調用。

而當其它Pod需要與這個支付API的Pod通訊時,實際不會與支付API的一個Pod直接聯繫,而是將請求發給服務,然後由服務將請求傳遞給某一個Pod的實例。

這個過程參見下面的圖:

服務與網絡相關。因此,服務有多種不同的網絡模式。這裏不詳細說了,只拿一個常用的模式舉個例子:

K8s將服務分配到一個DNS記錄,並通過這個記錄將請求從一個Pod轉發到另一個Pod。

假設我們有一個支付服務,而我們的購買服務需要調用這個服務。K8s不需要知道Pod的真實IP,我們只需要分配一個DNS記錄給服務:

payment-api.xxx.local

通過這個域名,購買服務可以調用支付服務,而不需要知道支付服務對應的Pod的真正IP。

這個工作方式與Dotnet體系完全一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資源的邏輯分組,這是題外話。

5. 入口

入口與服務很像,但有本質的不同。

服務本質上是K8s集羣內部的東西,用來實現Pod之間的內部調用。而入口將HTTP/HTTPS從集羣外部路由到內部的服務,這樣,外部應用,例如前端、APP或小程序就可以通過這個入口,調用內部服務來處理請求。

同時,入口也可以當成提供外部負載均衡,即跨多個節點平衡對給定服務的請求。

除此之外,入口也可以提供其它一些特性,例如主機名或基於路徑的路由。通常,我們可以爲每個應用或API配置一個入口。

還有,入口設置也可以用來做應用的反向代理。例如通過一個Nginx實例來配置入口。這都是可以的,而且這樣的方式,可以讓API隱藏在反向代理之後,而不用直接暴露在外網。這個部分,在後面的文章,我會專門寫。

總結一下

這篇文章是這個系列的一個引子。

當我們在K8s中部署一個Dotnet Core的應用時,我們需要配置Pod部署,添加服務來在K8s內部公開這些Pod,並添加一個入口來公開服務。

本系列的後續文章中,我會從開發的各個環節來解釋如何使用這些組件來部署Dotnet Core應用到K8s。

敬請關注!!!

(未完待續)

 


 

微信公衆號:老王Plus

掃描二維碼,關注個人公衆號,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最新的個人文章和內容推送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和原文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