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论《道德经》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六八八)

因读了一部分林水水同学的《读《道德经》的理解感悟》,一些想法不吐不快,特写了这篇短文记录。当然,这里的观点非本人原创,乃数周前与L同学聊天时从他那里「窃」得。

话说《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他告诉我说,常见的注解,都只不过是用二元相对论来理解。但这样,未免太简单、太低看老子了。作为阐述「天下大道」的《道德经》第二段首句,也就是《道》经展开来论述的第一段,怎会一下子跳进二元相对论呢?

我问他,那应该作何解呢?他说:

给你举两个例子。

听说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吧?「细腰」就是美,可是等「楚王好细腰」了,这美就被标准化了,变成了「天下皆知」的「美之为美」。于是,大家都一窝蜂地往「细腰」这个标准上走,都有饿死了,还能美到哪去呀?早就病态,有问题了。

或者更好理解的一个例子,清代裹小脚你知道吧?搁现在那绝对是公认的病态和丑陋了,对不对?可是,在最早的时候,那些文人士大夫刚刚开始赞美美丽的小脚时,是没有缠足的。那时是真的美!可是过了宋朝之后,就开始走样了,直至清末变态至极。

我上网搜了一下,确实如此,唐代杜牧诗中就有:

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唐朝!那可是著名的最开放、男女最平权的年代!断然是不会有女子裹脚的,这「纤纤玉笋裹轻云」想必是真正的天然美足。其实,一直到五代十国,就连传说中「裹脚」的起源,南唐后主李煜专门为其打造「金莲」的舞女窅娘,也是根本没有缠足裹脚的。

L同学告诉我,当他把这观点和一个做UX的哥们聊时,对方大为赞赏。说美学设计上,常见的「标准化」所带来的弊端,怕正是因此而来。

我也颇为赞同这个理解,便问他,那后面的几句你也有不同看法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他说是,字面上看,有点回到二元相对论。但他觉得,其实应该与第一、二句一脉相承才对。我忽然想起,之前更喜欢读的《德道经•帛书版》,正是在此处与「道德经•通行版」有所不同。于是,我把帛书版找来给他看:

天下皆知美为美 恶已 皆知善 訾不善矣

有无之相 生也 难易之相 成也 长短之相 形也 高下之相 盈也 意声之相 和也 先后之相 随 恒也

他欣然点头,这样理解就和前面对上了,这里根本不是在说「二元对立」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