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打坐(六十五)不自是

太上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企:踮腳尖

跨:邁大步

物或惡之:物,人;或,有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本章的文意很淺顯,與二十二章遙相呼應,分別從正反兩面論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我們先來溫習這“四自”,這次老子明確說了,這四自都屬於“餘食贅形“這是大家所不喜的,“有道者不處”,修道者應該避免這四種行爲。

自見者不明;不自見,故明。

自是者不彰;不自是,故彰。

自伐者無功;不自伐,故有功。

自矜者不長;不自矜,故長。

我們都喜歡自己的主張和意見可以得到採納,希望自己的長處可以得到發揚和認可,自己的功勞可以得到獎勵同時自己可以不斷成長……。但是,這個地方就很有意思了,人性的本質就是反着來,你越想表達自己,彰顯自己,誇耀自己的功勞,自負自己的能力,越是難以表現,難以有功,難以成長。而且人們也普遍都不喜歡那些自我彰顯的人。

老子所言與現在西方一些國家常說的“發揚個性”“表現自我”可以說完全相反。說到這兒,想起一個上課時候的小故事,外國老師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下面的中國學生全都沉默,然後那個老師就說你們中國人就是不活躍,不愛表現……。其實,那個問題很簡單我敢說沒有人不知道答案,但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都選擇閉麥,都在觀望。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想法要比西方人複雜的多,要考慮的問題也要多,這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文化基因的問題。

這件小事兒,只是有這種現象發生,並不絕對都是這樣。比如一些個性外放的同學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只是由此,我們可以窺視幾分文化帶給我們的巨大影響。

也許,這裏可以靠一個“虛”一個“實”字來解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實”,滿心滿腦已經被自己填滿,你已經不缺了,也就不需要別人來“明”你,“彰”你了。然而,這實際上是一種愚蠢的行爲。因爲,所謂的滿,只是你自己的一種幻想。

所以,要“虛”,要“無”。不逞強,纔是真的強,雖然強也並沒有什麼用。由自變不自,你也不會真的不自了,這不過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感覺,互相給對方騙,還要騙的開心。這麼說有些太真實,但有誰能不被外界影響,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呢?所以,願意去“騙”一個好感覺也是一種功德。

當然,你若真騙,心裏無道無德,那麼必然遭到反噬。你若熟知了世間虛幻相互的規則,不懶惰的去“騙”,那就是福報了。

大家都討厭的事情,我們也沒必要去做。守道,也不離世間道。

最後老子告訴我們,踮腳尖想要站的比別人高,跨大步想要比別人走的遠,都是不現實的,也終究會失敗。所以,還是踏在地上,選擇合適的步距慢慢走吧。

你說,走快也不一定是好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