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12)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芸芸众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生,不过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于摇摇晃晃中,找寻避风的港湾。

每个人都会在红尘中泅渡自己,失意挫折也好,意气风发也好,面对宠辱得失,“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必计较,学会从容。

吟出这句话的他,是从容的,是淡定的,历经万千浮沉,我们渡的终究是自己。

他——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镇。那里风景秀丽,至今,那里的人们还会骄傲的对远方的来客提起苏家,提起历史上著名的“三苏”——父亲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

苏轼少年的时候,家境殷实,北宋也是华年盛世。他在峨眉山下无忧无虑的过着她的童年生活,读书,贪玩。

“说起科举,总会突然间沉默。那是条阳关道,也是条不归路。

苏轼一举高中,连皇帝都说为后世,招了两个宰相之才,谁又能想到他后面的风风雨雨,是如此之狂。

他的满腹经纶,他的才华横溢,都敌不过算计。在宦海里浮浮沉沉,在人世间飘飘渺渺。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曾经这样说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是哪怕她心灰意冷,无论到哪个地方为官为政,都会造福一方。

在杭州率众疏浚西湖,在徐州身先士卒抗击洪水,从未开化过的海南,自从苏轼去过之后,才开始有人考中进士。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必耿耿于怀,精神足够强大,一些挫折困难自然能够迎刃而解,只有内心充盈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只要会说话的孩子,都会被苏轼的诗词,只要会写文章的孩子,都会引用苏轼的名言警句。

他的诗词,总有一种力量,指引着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你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能写出引人共鸣的词句。

看看他的经历,在回望自己的人生,自己是落后的,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八三四一”这个四个数字诠释。

“八”是八州太守:是为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 、扬州、定州。其中密州、徐州、杭州的任期稍长,两年左右;登州最短,任期5天;其他地方都是几个月时间。

“三”是三部尚书: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任期都不长,最长9个月,最短1个月。

“四”是四处贬谪:先后被贬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汝州未及到任)。 

  “一”是一任皇帝秘书(甚至还做过帝师),正式职务叫“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一职务都是由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担任。

红尘无声,岁月无岸。

他正如自己所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走过红尘。给后人留下的却是那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