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管用,試試他律(日更挑戰)


今日抽瘋,報了個簡書的日更挑戰。

也許是最近懈怠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想試試這種外界監督的方式來鼓勵自己輸出。

也許是看了美國總統大選,深深地被川普和拜登活到老拼到老的韌勁所折服。

兩位奔八的老人不顧自己的健康安危,還想着“爲人民服務”,這“鞠躬盡瘁”的精神難道不值得只想提前退休的我們學習嗎?(謎之微笑ing(*^ω^*))


作爲從小被應試教育鞭策長大的人,不得不承認,他律比自律管用多了。

“律”意味着管制、約束,往往是反人性的。沒有成爲習慣的事才需要“律”的約束,那些固化成習慣的事哪還需要他律和自律呢?沒有幾個人會說按時喫飯、睡覺、刷牙洗臉也屬於自律吧?

平臺深諳人性的弱點,搞出各種挑戰、評比、大賽,讓勤奮的人更勤奮,讓懶惰的人自慚形穢,不好意思找藉口繼續懶惰下去,還是有意義的。我也想看看若是日更的話,自己是不是每天都有東西可寫,能寫成什麼樣。

既然是日更,每天寫幾千字的小作文是不可能的。思考、輸出對我來說都挺燒腦,寫完還要檢查語序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


除了專職自媒體的人,廣大普通羣體在網絡上記錄的初衷就如發朋友圈一樣隨性自在。

平臺的流量機制鼓勵人們多創作,但若記錄者的心情也開始隨着流量的增減而起伏了,隨心而發的創作就變成一種刻意而爲的焦慮了。

若是流量不給力了,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便接踵而至。

是我的內容不夠好嗎?

是我寫的不夠清楚嗎?

原本打算堅持記錄的信心在這些疑問中一點點的瓦解,冷不丁就想要斷更放棄算了。

這心情是不是像極了愛表現的小孩子迫切的想要老師點到自己的名?

可我們是成年人了,已經不再需要依靠別人的注視和好評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了。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事,包括自己喜歡、願意做的事,都有這麼一個或“夭折”或反覆放棄的過程。

如果途中,念頭開始變得模糊,信心開始動搖,不妨回顧自己曾經立下的flag,放下期待,找回平和的心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