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但不一定合情

一位長輩說,很多老年人容易被騙,是因爲他們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一聽到打折、促銷、最低價等字眼就按耐不住躁動的心,開始掏腰包。

促銷人員眉眼一彎,嘴一咧,熱情洋溢的跑上前去攙扶,“媽媽”“爸爸”“阿姨”“叔叔”的叫個不停,老人們更是恨不得立刻馬上把大半輩子攢下的養老錢都拱手讓人。

與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相比,萍水相逢的促銷人員更像是他們的親生兒女。

即使家人百般規勸,甚至報警去告詐騙,老人們依然覺得自己掏錢買來一堆僞劣產品是正確的。

他們覺得與他們作對的不是騙子公司,也不是親切的銷售人員,而是朝夕相處的家人。


令人稱奇的是,在這些被騙的老人當中,不但有文化層次低的,也有許多高知,像大學教授、離退休高幹。

沒文化的容易被騙,這好理解。難以理解的是有文化的也容易被騙,是騙子太高明,還是人老了以後,頭腦也跟着不靈光了?

我覺得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即使是高知,他也只是熟悉自己的專業領域,對該領域外的知識不一定熟。也許他被騙的領域剛好是他的知識盲區。

二是人老了以後,特別是退休以後,由於人際圈子的縮小,容易孤獨,情感需求極度缺失。在促銷人員糖衣炮彈的強攻之下,會放鬆警惕。

一回生,二回熟,老人出於情感連接的需要,與騙子公司、促銷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種“情誼”甚至堪比親情。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爲假靳東着迷的農村大媽,一位六十幾歲的老阿姨因爲被假靳東騙錢騙感情而上了新聞。

大衆哀其不幸,也嘲諷“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若是這樣的現象並不罕見,甚至氾濫成災的話,我們不是更應該替爲騙子提供溫牀的大環境感到悲哀嗎?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事物、問題、現象的出現離不開合適的環境和衆多偶爾必然的因素,它們的出現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結果,是合乎理性的,但並不意味着合乎情理。

一個不曾(很少)喫過糖的人,一點點的糖就足以讓他甜到發齁,甜到憂傷。

同樣的,一個沒有(很少)被善待過的人,可能微乎其微的親切與關懷就能讓他卸下心防,感激涕零。

無論是被騙買產品的老年人,還是被騙感情的農村大媽,他們的核心問題不是“需要這個產品來保證我的健康”“迷戀上靳東的顏值和溫柔”,而是在於內心的情感缺失。

我們若是仔細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一定會發現我們自己也或多或少的遇到過上述類似的心理狀況。溺水時,胡亂的抓住一根瘦弱的救命稻草就以爲可以上岸,這在旁人看來十分可笑。

身處安全地帶的旁觀者可以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溺水者太愚蠢的結論,卻無法體會到溺水者對於死亡的深層恐懼。

不斷湧入鼻口的水,掙扎着卻不斷下沉的身體,和腳下黑暗的水底,那是何等的絕望啊!


反褲衩陣地王欣寫了一篇《每一個松子,都有一個靳東》,在此截取一段作爲本文的結尾:

說出“想要被愛”,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更艱難、需要更多勇氣、更加恥於出口的一件事。像是袒露醜陋的傷口,一旦展現出來被所有人窺見,好像就承認了自己的弱勢,是輸的一方,是會被人拿捏住的把柄、是別人心照不宣的笑料。
但,渴望愛,是本能,不是原罪。
我們爲愛做的傻事,也不是我們的恥辱。恥辱的,是以愛之名,去行騙、去傷害的卑鄙之人。
不要嘲笑任何一個愛而不得的人,也不要輕易蔑視別人用盡全力纔得到的一點點歡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你一樣幸運,但每一個人都和你一樣,可以擁有愛的能力,甚至比你的還要強大、還要堅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