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住的“痛點”

文/婷婷

十歲之前,我的耳邊最能響起的一句話就是:女孩讀書沒用,就等着嫁人吧!

這句話,在我的青春歲月裏,不管在白天還是夜晚,都會在心裏泛起絲絲點點的波瀾 。也許只因爲它是身邊親近的人(奶奶)說出來的,也許它是我們那個村莊的名言警句。不過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是有根有據的。

我的奶奶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婦女,也是三寸金蓮的繼承人。奶奶生於一九三零年,出生地是河北蔚縣,從小在戰亂廝殺中長大。北方受到日軍侵略的機會比較少,但土匪搶劫行爲是比較多的。之後,國共兩黨開始烽火四起,整個中華大地都如此,到戰爭真正結束時,奶奶的年少已經過去。

在我的記憶裏,奶奶曾說過,她十二三歲已經成爲人妻。由於她出嫁太早,婚姻經歷也比別人多。她一生嫁於兩個男人,一個是我大伯伯的父親,另外就是我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我的爺爺也是河北蔚縣人。

  在中國四十年代,國家是貧窮的,於是老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大伯伯的父親就是一日又一日喫不上飯餓死的。最後我的奶奶只能帶着年滿七歲的大伯伯和肚子裏的孩子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地方——蔚縣。在尋求生路的路上,我的奶奶與我的爺爺相遇了,並且最後兩個人喜結連理。

  奶奶與爺爺他們成爲夫妻之後,奶奶生下的孩子連中途病死的和帶過來的一共生了十二個。十二三歲成爲人妻,到五十歲之前,她成了生孩子的機械。對於我來說,奶奶的一生是可悲的,她沒有爲自己活過一天。但在我年幼時,她是我心中最憎恨的人。

她曾回憶過往說,女人始終要依靠男人生存的。那是我十歲之前最不能理解的話語。直到現在,我才稍微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苦衷。雖然我們之間接觸的時間不多,但她的身世背景和各種行爲已經告訴我,她一直認爲女人是時代的附屬品,是繁衍後代的工具。

兒時,我羨慕同伴可以在學校裏讀書,當每每與奶奶談起我要讀書的事,她總會甩給我一句話:女孩讀書沒用,就等着嫁人吧!後來,奶奶離開人世之後,尤其我讀完初中歷史課本後,才醒悟到奶奶說那些話的原因。

  四五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思想,已經翻篇了,或者說時代已改朝換代。在早期,也許不僅只是我會受到長輩的影響,而我的整個家族都受到思想老套的引導,我的姑姑們,她們就是整個家族思想腐敗的犧牲品 ,一生都是文盲,一生圍着子女與丈夫轉,沒有自我。

正如餘華在《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說的一樣:每個人對於他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現在,我逃出了那個圍爐,奮力封鎖住我對家族背景的怨恨,來一場真正的自我療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