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的哈爾濱雪景(多圖)

前天下午見大雪已停,陽光正好,就決定去哈爾濱文廟拍幾張照片(中建史的作業之一便是畫文廟裏的建築)。室內雖暖和,但考慮到外邊已經零下,又是滿地大雪,便多加了衣褲,戴了帽子和手套,裹得厚厚的,畢竟要在外面呆一下午。

找同學借了相機,雖對攝影一無所知,但隨便拍拍照還是可以的。又恰逢多年難遇的大雪,雖這幾年都身處哈爾濱,但父親母親家裏人畢竟是還未見過這景的,若能記錄下來,也算是能分享了,誰知道他人看了會有何感。

大概攝影作品也和其他藝術一樣,是能表達創作者情感的。我雖不是藝術家,拍的照片也不是什麼作品,但能記錄下當時那一刻想記錄的東西,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誰知道多年後不在哈爾濱時再看這些照片這些文字會有何感。

哈爾濱文廟離土木樓不遠,便決定走着去,然而在滿地是雪堆的路上走也不是件易事。雖把自己裹得像熊一樣,但久了還是會覺得冷,出門前戴着口罩,沒一會兒便覺得嘴裏鼻裏哈出的熱氣在口罩上凝成了霜。

走走停停,不一會兒又拍照,感覺走了好長的路才終於到文廟,被雪淹沒的街道像是一個新的國度,竟會突然產生“我是誰、我在哪、我將去往何處”的感覺。

到達文廟時大概已經三點半,裏面奇冷無比,因爲一直拍照而取下了手套,再加上雪太厚,一不留神就踩了進去,雪灌進鞋裏,更加寒冷。

但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古香古色的文廟有種超然世外的意境,只有嚴寒天氣滿地白雪不斷提醒自己還在哈爾濱。趁着太陽還沒有落山,趕緊拍了些照片。沒一會兒,保安大叔就開始催人走了,文廟關門時間真早,哈爾濱天黑得也早。

準備回學校時,已凍得手腳僵硬,然而一路上還是沉迷於拍照,總覺得在這樣的天氣出來很難得,況且還借到同學的相機,即便手凍僵了,也還想多按幾次快門,好像這樣纔不虛此行一樣。

回學校的路上,因白雪反光而明亮的街道漸漸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蕭瑟陰冷,夕陽的殘輝,然後便是黃色的路燈。我心中驚喜,這不是正好還可以拍上幾張夜景嗎?

其實到了後才五點多而已,但天已經黑了。前天已經寫過,正是那時我去逛了夜市買了一大堆食材。

我不知道夜市那條街叫什麼,總之有許多攤販,賣各種食材,五穀雜糧、油鹽醬醋、蔬菜水果……感覺很實惠,水果比一區超市便宜多了。

只是我的腦子裏一直在想“商市街”,不知道這條街是否就是呢?蕭紅有本散文集叫《商市街》,還沒有讀過,想到這裏,心中忽然感嘆,現在真是適合讀蕭紅的時候,哪怕這會讓冬天感覺更冷。

照片是前天拍的,一下午咔咔拍了好幾百張,直到現在才選出來這幾十張。本想再精簡些,然而不會攝影的我選來選去也不知如何取捨,便都放這裏了。

鏟雪車

去年初見到鏟雪車時極爲震撼,因爲沒見過。那時才知道原來下雪會給交通帶來這麼大影響,原來路面是要這樣清理的。鋪滿雪的道路在鏟雪車的加工下也能恢復原貌,因而前日看到鏟雪車時就忍不住拍了幾張。

剷雪的人們

在成都時冬天還能看到街道上掃地的環衛工人,在哈爾濱,便是剷雪的環衛工人。都穿着熒光綠或熒光橙色衣服,然而後者的衣服卻要厚得多,工作也更加困難。去年在二校區時宿舍樓阿姨帶着我們鏟過雪,還只是樓前的一小塊地而已,沒一會兒就又凍又累,雪由於被過往行人踩來踩去而變得死死貼在路面,剷雪是件體力活,也是冬天不可避免的工作。前日回來路上聽到兩名工人聊天,才知道爲了儘快清楚道路舒緩交通,人們不得不通宵工作。當我們在暖氣屋裏安睡時,鏟雪車仍在工作,剷雪工人們仍在嚴寒下重複勞動。我“置身事外”,無法真正“身處其中”,沒有真正體驗過勞動的艱辛,用相機記錄下,卻也是在提醒自己,社會是個大家庭,誰也不能少,雖天氣嚴酷,給城市帶來許多不便,但也有許多人默默付出爲大家提供便利。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冬天的哈爾濱。

雪中的孩子們

一路上遇到好多小孩,大多都是家長帶着在路邊或是公園裏玩雪,也有隻是路過的。每見到小孩,就總忍不住想拍下他們。這麼冷的天,街道上全是白茫茫一片,所有植物都被雪覆蓋了,除了針葉樹,樹木難見其葉,而針葉也給人冰冷的感覺,路上的人們也都裹着厚厚的黑壓壓的衣服,頭部面部也被遮擋,腳步匆匆、面色凝重,都只想快些到溫暖的室內。這樣的場景,可不讓人心中更冷。然而每次遇到孩子們,雖也在雪地裏,卻見他們穿着色彩明亮的衣服,滿臉笑容,腳步輕盈,樂此不疲地玩雪,熱氣從稚嫩的小嘴中吹出,這樣的畫面,在雪地裏格外亮眼,正是這些孩子們,讓我感到冬日的哈爾濱並未因寒冷而消沉,實際上,是勃勃生機。

玩雪的孩子也讓我想起兒時,小時候沒有雪玩,若遇到難得下雪就興奮得尖叫。但那時在農村卻有泥巴玩,泥土是純天然的泥土,所謂鄉土中國,農民對土地有深深的眷戀,農民的後代同樣如此,土地不僅是生活的依靠,也是孩子們無限的樂趣。

雪中街道

回來的時候,看了一路雪,或是白色,或是黃色,或是灰色,堆在路邊,堆在屋頂,堆在灌木上,堆在門前……我忽然在想,雪對哈爾濱究竟意味着什麼呢?對所有下雪的城市意味着什麼呢?對從小住在這裏的人們又意味着什麼呢?雪算不算是城市的入侵者呢?每年冬天都來,席捲大地,帶來這麼多麻煩,人們不得不清除它,剷掉它,裝進車裏,又運走,沒日沒夜的。但除此之外呢?雪卻也是孩子們的玩具、樂趣,也給城市、鄉村帶來不一樣的風景,也有許多好的方面啊。

我開始意識到,已經很多很多年了,自人類歷史,人們就在慢慢學會和雪和諧共處,雖多有不便和困難,卻也在艱難中尋找生活的樂趣。不僅是雪,其他任何自然的挑戰皆是如此。正如下雨,不也有期待和嫌棄的雙重時刻嗎?人類無法改變自然的準則,卻可以在其中尋找秩序和樂趣。

冰河

路過一條結冰的河,細看原來並未完全凍住,河水仍嘩啦啦地流。突然想起松花江,不知是否已經結了冰,只記得去年十二月份去看時完全凍住了,江面可以直接走人。今年放假前還是要再去一次江邊啊。

雪中動物

冰雪的街道人本就少,遇到動物就更少了,不過公園裏麻雀倒是有許多,有幸還遇到了幾隻喜鵲,後又在路上遇到拱雪的小狗,鼻子上也沾了白雪。然而在路邊建築臺階上還看到一隻貓,縮着身子,雙眼微閉,感覺似乎是冷得很,靠近看,只覺得可憐,不知東北的貓是否抗凍,又不知這隻貓爲何在路邊受凍,而我仍是腳步向前。

雪中雕塑

文廟孔子行教像,以及門前獅子,然而卻因爲下雪而像是披上了蓑笠披肩,戴上了白毛暖帽,覺得十分有趣,便拍了下來。

雪中人

在文廟見到拍照的遊客,覺得有雪中佳人之感,因而悄悄按下了快門。

雪中陽光

雪中植物

雪中文廟

雪中土木樓

最後來一張看不見臉的自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