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體驗總結

1、當開始對績效評估打分時,發現對於“陪伴團隊績效”是有一些疑惑的,一開始認爲是針對“品藏的整體員工”的狀態的績效評估。所以,還專門找了王雨和曹毅確人品藏的人數爲80人,目前自主的狀態是怎樣的。根據曹毅的描述和我感知到的品藏的部分,給出了打分。

待我後面去給其他的夥伴打分時,看到衛紅對於“陪伴團隊績效”的打分和我的分數不一致,同時我看到她的一個備註:“持續參加的夥伴們,我感受到了很多積極行動的部分,創新的部分,正在萌芽啓動中”,便清晰了我們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重新調整了我給自己和其他人的,關於“陪伴團隊績效”的分數。

當時腦子裏有一個念頭出來,關於“陪伴團隊績效”的部分,有和王雨進行一些溝通,品藏人數的也在羣裏同步給了阿蓮,當時阿蓮還有一個疑問拋出來,似乎我的迴應可能對她有誤導。但這個部分我沒有去跟王雨和阿蓮做再一次的溝通和澄清。這個感受到是有一些不流動的地方。但是爲什麼當時這個溝通的行爲沒有出去,目前還沒有想明白。

2、開始“績效評估”後,這個過程中,我對於整體評估的分數是有一些在意的,會時不時的登錄上去看一下大家評估的分數大概是怎樣的。從最後的分數來看,能夠感受到我們這個評估體系的完整性,也能夠比較客觀的反饋出在前面13次陪伴中,每個人的績效。整體感覺還是比較流動的。

3、同濟評估:

給同伴打分的時候,會去參考同伴給出的自評的分數。當我給出的分數和同伴給出的分數是一致的或者我給出的分數比同伴自評的分數更高,我會覺得比較流動。當我給出的分數比同伴自評的分數更低,會有一些不流動。這裏好像有一些信念:打出一個低分就是一個對對方不好的評判(背後的假設是:我也渴望被認可,我也想要的高分,對方得到一個更低的分數可能會有一些不開心)。比如:在給衛紅、王雨、阿蓮打分的時候,我給出的分數和他們自評的分數是比較接近的,也比較流動。在給邱進打分的時候,我給出的分數和邱進的自評的分數有一些不一致,這些不一致當時在打分的時候,其實是有一些小小的阻滯,但打分的時候只給出了分數,沒有給出給出這個分數背後的真實的反饋。這裏感受到是有一些不流動的地方,如果我能夠給出我的真實的反饋,我想那些阻滯會比較流動。

看到夥伴們給出的同濟評估,比起分數,真誠的反饋對於我的成長和下一步的方向會更有幫助,那個是我內心更渴望的。

看到了衛哲拷貝出來的績效評估,看到衛紅、阿蓮 和王雨都 給出了他們的同濟評估的分數,但因爲看到她沒有自評的打分,所以我的同濟評估的分數沒有給出。覺察到我的行爲是否出去,比較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此刻,會覺得衛哲當時沒有給出自己的自評的分數,她那裏可能是有一些不流動,但我完全可以給出我的評估的分數,讓我這裏的那些阻滯流動起來。

4、客戶評估:對客戶的打分,有很多的好奇和疑惑,我好像也比較想要知道客戶對於我的績效評估背後的更多的真實的反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