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那么长

这是《孟子》中的一篇,也是中学语文必修的一篇。其实道理很简单,个体也好,集体也好,国家也好,民族也好,只有有了危机意识,才能时刻保持相对清醒的意识,自图强大,立于不败之地。

古语有话富不过三代,虽有所偏颇,但大抵也能看出真正的财富实际并非以物质来衡量。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黄庭坚这两句诗虽然流传不是很广,但现代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对下一代的培养是要注重内在的培养。

若干年前,有人批驳中国教育的阴暗。认为现在的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属于让更多的人只能在自己所在的空间(阶层)触碰到天花板,而很难越级突破。这种阴暗论的调调,在西方社会其实很容易得以验证,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操控在少数社会地位、财富富足的群体手中。而底层最大的成就,无非是改变自己财富的多少,身份难以发生质的变化。

这个调调在中国或许未必成立。从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朝代更迭其实就是对所谓的相对阶级秩序的打破,无所谓出身,励精图治,改变自己命运一切皆有可能。

于个体而言,其实道理就更加简单,人只要满足于现状,就往往容易停滞不前。这个与知足常乐并不矛盾?。知足常乐是心态,但绝对不是一种处世之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从体制内跳出来,寻求更大机会的原因之一吧。

体制内有足够稳定的保障,当然,因此也对更多人来说,空间反而被压缩更小,时间久了,可能就容易安于现状,心气儿没了,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状态,还有家庭目标走向。

当然,现代人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自己可见的发展空间和轨迹也是丰富多样的。只能说,陷于困境中的人,对自我生存压力的恐惧很强烈,摆脱的目标很明确。而一旦觉得退路多多,保障多多,很有可能对现状的判断和依赖就容易迷失了双眼。

想起经常送给别人的一句话,总想着退路,就意味着没有出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