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的離殤 一輩子的隱痛

      96歲的老人躺在病牀上已是半昏迷狀態,偶爾清醒,就對坐在身邊的兒子唸叨:“你小叔當年南下,已經離家好幾十年了,我走以後,要是能見到小叔,一定給他說,我找了他好多年,始終在盼着他回來。”

      當年家裏貧困,一家人連飯都喫不飽,老人和弟弟商量,一個在家養家照顧父母,一個出去闖蕩。弟弟選擇離開家跟着一幫同鄉南下。起先幾年,還有同鄉捎回弟弟帶給家裏的東西,後來就再也沒有了訊息。

      父母思念兒子心切,家庭生活稍微好一點,就支派老人出去找過。按照同鄉提供的地址,老人找到弟弟曾經待過的地方,卻一無所獲。父母帶着思念孩子的遺憾先後離去。爲了完成父母的遺願,老人大半輩子始終在尋找弟弟。但,一直沒有消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成了老人一輩子心裏割捨不下的隱痛。後來年紀大了,身體不允許出遠門。老人就每天沒事的時候,坐在村口的一個石臺上守着。如果村裏有外出回來的人,老人還拄着柺棍前去打探,看看有沒有弟弟的消息。

      老人對兒子說:“你叔比我小,應該還活着,當初離家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在外面多難啊。”老人的兒子大概是無法體會出父親的感情,偶爾與同病房的人聊起天來,說自己小叔應該早就沒了,不然這麼多年總會回來的,哪怕跑到臺灣去,也應該有個消息。

      這個世界上,其實人們都是活在親人的心裏、思念裏,這是自我意識之外的唯一存在,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在漫長一生中,能夠常常思念、記掛你的只有親人,那是血緣維繫的親情紐帶,構建了一個人個體生命之外的世界。

      生下來不到一週就被送了人,這成了女人一輩子的傷痛。結婚後女人認回了孃家,摟着媽媽哭的死去活來,一直問媽媽爲什麼把她送人。

      女人有兄弟姐妹六個,她是最小的。當時生下她的時候,家裏已經斷了頓,媽媽那會兒因爲飢餓連奶水也沒有,不送人就只能活活餓死。大哥15歲、二哥13歲就下了東北,一家人那會兒是各尋生路。

      但,不管有什麼樣的原因,這種親情離殤對人是一種巨大的傷害。這顯然成了女人心裏一輩子都無法痊癒的傷口,平時過年過節都有走動,但父親、母親去世,女人卻沒有來參加葬禮。親情如果有了裂痕,恐怕一生也難以彌合。女人一定沒有原諒自己的父母,但兄弟姐妹對她卻始終有一種包容,小心翼翼的維護着親情的聯繫。女人始終有一種恨吧,每次一大家子人團聚,提起原來的事總是掉眼淚。父母死後,女人也一次祭掃沒有參加過。

      親情的離殤,一輩子的隱痛。當初的父母是懷着何等的傷痛看着孩子少小離家,是如何的百般難過,最後把襁褓中的孩子送人?但,親情如風箏的線,一旦割斷就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對於親人,沒有比失去更痛、更悲傷的事兒。那是一生無法邁過去的坎,永遠也不能彌補的憾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