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我的初見

以前幾次見南鑼鼓巷都是在公交車上一晃而過,那擁擁攘攘的人流簡直讓人眼暈,摩肩接踵,在車上看就是在緩緩蠕動。人太多了。看到這種我說實話,發怵,我不喜歡淹沒在人海里的感覺。所以幾次也沒有下車,但是南鑼鼓巷卻記在了心裏,想着哪天來轉轉。

這耽誤耽誤的一直到上週六,上午下雪,開始雪花細而急,後來雪花大起來,片片飛舞,飄飄灑灑。拿上傘,去南鑼鼓巷轉轉吧。

現在還是疫情期間吧,門口要量體溫。我到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半,雪又變成了小雪糝,邊下邊化,天就顯得陰冷,還有風嗖嗖的,實在很不美。但是好在人不太多。聽說這裏人流高峯的時候都達到30萬,現在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南鑼鼓巷是一條不到八百米的南北巷子,長787米,寬有8米。據說它是和元大都一個時期建成的,好久遠啊!南鑼鼓巷中間高兩邊低,像一個駝背的老人,所以最早叫羅鍋巷,後來到清朝才改成南鑼鼓巷直到現在。

南鑼鼓巷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南邊是鼓樓東大街,東面是交道口南大街,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我就是從地安門東大街進去的。四條大街圍着南鑼鼓巷,是不是長方形我說不上來。

這裏是個實實在在的居民區。

進南鑼鼓巷往北走不遠東邊第一條衚衕是炒豆衚衕。在衚衕口看到一位中年男士在給一男一女應該是夫妻吧兩人介紹僧王府,也跟着蹭聽了幾句。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親王的府邸,王府橫跨炒豆衚衕和板廠衚衕兩個衚衕,前門在炒豆衚衕的71至77號,後門在板廠衚衕的30至34號,這樣大的範圍真是讓人羨慕哇!這古色古香的大四合院現在被改建成了名叫“侶松園”的賓館。

我進的第一條衚衕是南鑼鼓巷東面的板廠衚衕,因爲僧王府並不開放,所以並沒有看到這座四合院的幽美寧靜。

進的第二條衚衕是西面的雨兒衚衕。這條衚衕因爲停車很少,路面就顯得寬闊且平直。進去不遠有個牌子寫着“非遺博物館”,進去,是個二層的門臉,第一層進門對面和右面靠窗擺放許多舊物展覽,像縫紉機啊老唱片機啊的,還有一套紅色的清代貴婦服。左面是些老照片。二層卻是個小商品區,售賣各種的小商品。

再往裏走,有13號院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大門緊閉,門口一塊牌子白紙黑字:閉館通告。不開放。

繼續往北走,進的第三個衚衕是東面的東棉花衚衕,這個衚衕停車多,車上地上都是水漬、落葉,顯得很亂。但是衚衕裏的國槐高大茂盛,竟平添了幾分的幽靜雅緻。

39號院,是我們的中央戲劇學院,這裏曾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院總理晉雲鵬的舊宅。這裏地方看上去不大,可是有我兩個男神啊,陳寶國、陳道明都是這裏出來的,愛屋及烏呀!哈哈有股親切感。

帽兒衚衕,這個衚衕應該算是個尊貴的衚衕吧,在南鑼鼓巷的西面。

衚衕進來不遠5號院是一座看起來乾淨闊綽的四合院,旁邊寫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同樣白紙黑字: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哎呀,這心堵不堵?

再往裏也就是往西走,11號院,是清光緒年間武英殿大學士文煜的府第。這是一片非常大的地方,是幾個院子連在一起的,院門東邊一大片遮擋着。院門往裏吞五米左右,門口臺階鋪的都是三十公分上下的石板,風雨侵蝕加上走的人多了吧,石板面上光光的。這裏聽說還有個佔地四畝的“可園”,也很不錯,但是我沒有看到“可園”的名字牌,也許擋住了吧。這裏還曾是朝鮮駐華大使館。

然後13號院,曾是北洋軍閥馮國璋的住宅。

再35、37號院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也是文物保護單位,但是這裏看上去太平凡了,我這肉眼凡胎的看不出來特別的地方。37號院門半開着,門口的青石有深深的下陷不知道怎麼回事。35號院門口停了輛大車,死死堵在門口,車上的落葉亂七八糟,地上也亂七八糟的,顯得非常的悽清又惆悵。

再往西45號院是曾經清朝提督衙門。和前幾處一樣,一律謝絕參觀。這真是一個讓人心底瓦涼瓦涼的日子。

我是從帽兒衚衕後面的豆角衚衕繞到帽兒衚衕北邊的景陽衚衕出來的,景陽衚衕沒看到啥特別的地方。

與景陽衚衕對着的是秦老胡同,秦老胡同最有名的就是35號院的清代內務府大臣明善府邸的綺園了,據說綺園裏不但亭、臺、樓、榭頗具風情,而且園裏有個舫形敞軒,很是獨特。不過吧,依然什也麼看不到,因爲不開放。這座府邸大門不是很大,上面的磚雕繁瑣又細膩,很是精緻。

再往東走有幾大棵我最喜歡的白蠟樹,黃黃的葉子在風中招搖,不時蝶一樣翩然飛落。我覺得白蠟樹四季都是有風韻的,冬天的枝條遒勁有力,春天的新芽嫩黃舒展,夏天樹冠如蓋,秋天最美,那一樹柔柔的明黃啊。



出了秦老胡同接着往北走。不遠的東面是前圓恩寺衚衕,對面是西邊的沙井衚衕。沙井衚衕15、17、19號院是奎俊的宅邸,奎俊(1843年-1916年),字樂峯,清朝大臣,書法家。 晚清四川總督,京城四大財主之一、晚清大佬榮祿的堂叔。


出了沙井衚衕繼續往南走,接下來進的是東面的後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 17號是北京兒童藝術劇院,隔着大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老師正在指導學生們訓練,那會兒還看到一位年輕媽媽帶孩子從旁邊的角門進去。

後圓恩寺衚衕13號院是矛盾故居,這是這天南鑼鼓巷裏唯一開放的地方,不過要掃碼預約,掃了碼當時就可以進去的,但是要身份證。鬧心的是我掃了半天碼纔想起來居然沒帶身份證!有多懊惱你辣麼聰明你懂嘛?

只好往裏走也就是往東走,20號院是黑芝麻胡同小學,牆上標示牌寫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鑲黃旗官學建築遺存”,大門緊閉,從門縫裏看去,古色古香幽靜的大院子,紅牆綠瓦,房屋錯落有致。

不遠就是7號院蔣介石行轅了,抗日戰爭勝利 後,這裏成爲蔣介石在北平 的行轅,也是蔣介石在政治 上由巔峯跌入低谷的見證。這裏原來是清慶親王載尃次子的宅子,是個中西合璧的建築,既有西洋樓,又有四合院,應該還有花園的。因爲我看到了一個不大的白色的亭子一樣的圓形頂子,都是在牆外看的。

我以爲有前圓恩寺衚衕有後圓恩寺衚衕,中間這趟房屋就有圓恩寺或者遺址啥的呢,結果一直走到頭什麼都沒看到。出來到南鑼鼓巷上還去問了衚衕口站着的志願者大媽,人家告訴我:沒有寺院,就是個名字……

然後西面的黑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裏的黑芝麻胡同小學,這個就比較現代風格的小學校園了,校名是矛盾先生的親筆題名。2000年9月,東城區教育局將前圓恩寺小學和寬街(部分)與之合併後統稱“東城區黑芝麻小學”。

衚衕裏面還有塊石碑寫着中國漢字的由來,牆上許多的壁畫來演繹並詮釋。

繼續往北走,東面的菊兒衚衕,大名鼎鼎呀,它的出名並不是多少名人故居啥的,而是因爲衚衕裏的“新四合院”,既有江南民居的秀麗,又有北京老四合院的神韻,是建築大師吳良鏞主持設計的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菊兒衚衕七號院是榮碌府,清重臣榮碌的西洋樓、四合院、和花園。曾是阿富汗駐華大使館。這裏我只看到了兩處榮碌府邸的簡介,裏面正在施工,不讓參觀的。

由南到北整個把南鑼鼓巷走了一遍,沒有進去的衚衕是西面的福祥衚衕、蓑衣衚衕和前鼓樓苑衚衕;東面的炒豆衚衕和北兵馬司衚衕。16條衚衕整齊的排列在南鑼鼓巷兩邊,如魚骨的架構,又像一條蜈蚣樣,所以南鑼鼓巷又叫做“蜈蚣”街。

衚衕口的牌子上前幾個字都寫着“明代屬昭回坊”“明代屬靖恭坊”,東面是“昭回坊”,西面是“靖恭坊”。回來百度了才知道,裏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明代時把北京劃爲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正在兩個坊中間,兩坊是現今唯一保存非常完整的歷史遺存。

南鑼鼓巷每條衚衕裏都有許多的二擋、四擋的或圓或六角或純或彩的門楣和永遠沉默的三到五步的臺階門墩石在向每位過往的人傾訴那年那月那個人那個宅子的輾轉浮沉。

三、四個小時是轉不了多細緻的,傳說中的“翠綠色的酒吧”我就沒有看到。不過看到我也不會進去,不是風雅之人呀,還是願意看看風景啥的。

說到底還是我的歷史積澱不夠,講不出那些深厚底蘊下的或風流或悽美,道不出風雨千年,南鑼鼓巷的斑駁記憶。



和王府井的“老北京風情街”比起來南鑼鼓巷更像“風情街”。王府井風情街全是圈起來的小攤位,而南鑼鼓巷是居住區啊,琳琅滿目風格百變的店鋪鑲嵌在灰磚青瓦綠樹成蔭裏,鮮活和滿滿的小資意。其實這裏是“老事物”與“新時尚”的新舊混血,但是意識裏就是把新也當成了舊。

到下午一兩點鐘的時候很餓了,看哪家美食都想喫進去大快朵頤,看看價錢又捨不得,一杯果汁也18起價,一碗炸醬麪20(喫過一次老北京炸醬麪,說實話還沒有我自己的過水麪好喫),四四方方一小塊綠豆糕8塊,更別說別的。15塊的涼皮不知道是不是最便宜的了。唉,我這小地方的人呀!

喜歡喝奶茶,站在一家奶茶店前,賣奶茶小姑娘一個勁兒招呼我,讓我嚐嚐她家的招牌奶茶,這個心動啊,猶豫着看看大街上拿着各種喫食的男男女女,還是沒買。進店裏坐坐還行,這樣大搖大擺的大街上拿着邊喫邊走我還真做不來。

好想嘗一嘗那家有名的“雙皮奶”,拈一塊甜香四溢的“閃電泡芙”,美滋滋的持一串童年的冰糖葫蘆,捧一杯熱熱的冰糖雪梨汁。喫一碗那年和他在街邊喫過的滷煮火燒,那月亮門裏的春餅呀,來一份老北京的爆肚嗎?被拉長了的“當地時間”的咖啡。

只是在街面上看到了一個個或文雅或怪異或有趣的店名,卻是一間也沒有進去。這或許會是這次南鑼鼓巷之行的遺憾,但一是太冷不想逛了,一是我對逛店鋪不感興趣。明年吧,天暖和了,得空再過來好好的轉一天。明年再來也許那些名人故居的讓參觀了呢,這是大遺憾呀!

有人說黃昏的南鑼鼓巷是很值得看的,這次註定是看不到了,太陽晃了一下又跑了,依舊陰冷,不想轉了。

回頭再看一眼這個歲月滄桑的幾百年的巷子,古樸而現代的巷子,那些老街,那些老故事,那些縈繞在南鑼鼓巷裏的悠然閒適,那些隱隱流動着的欲語還休,那些怎麼也表達不完整的往昔敦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