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思与谢雪萍

1940年,抗战正在演变为长期化,大批的青年男女会集延安,尤其是参加长征过来的干部,普遍进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革命征程漫长,个人婚姻的解决已经不可回避。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一个口号:死了埋在清凉山。人生必须要做长期打算了,于是有的自己主动出击,也有的由组织出面负责解决。

好不容易恋爱成功,结婚后的居住又是个问题。由于实行集体生活,很多人结婚了并没有地方住,于是“青年宿舍”应运而生,宿舍只有十几孔窑洞,里面只摆着一张床,没有被褥,入住的人要自己背过来,住一晚交5毛钱,但是不管饭。5毛钱在当时的延安可以买一斤猪肉。延安的爱情故事,有的发生在知识青年之间,有的发生在知识青年和工农干部之间,由于后者双方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在生活的细节上,也发生了一些新问题,甚至闹出了笑话。

在这场热烈的恋爱浪潮中,张学思与谢雪萍也没能置身事外。

1940年初春的一天,延安女子大学举行报告会,吸引了周边许多院校的学员。张学思也与东干队的同学来到女大礼堂。开会前,张学思被一位聚精会神地翻阅画报的年轻姑娘所吸引,不由得凑了过去与姑娘聊了起来。

此后,为了能再见到这位姑娘,女大一有报告会,张学思就早早赶到会场。当他第三次来到女大礼堂时,撞见了老乡顾大姐。顾大姐亲热地和张学思唠起磕来。张学思乘机向她打听起那位姑娘。"哦,你问的是谢雪萍,我们是同班同学。"

张学思通过顾大姐了解到:谢雪萍出身于广东省德庆县的一个雇农家庭。14岁那年从家里逃到广州,到纺织厂做工。1938年,经八路军广州办事处的介绍,谢雪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时,她刚刚18岁。

"大姐,我想请你……当个红娘!"张学思突然鼓足勇气说出了心里话。顾大姐被张学思的诚恳所感动,爽快地答应了张学思的请求。在顾大姐有意安排的几次"偶遇"后,两个人迸发出了爱的火花。

1940年秋天,张学思和谢雪萍在宝塔山的窑洞里,与东干队另外几对新人一道,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几天后,他们夫妻满怀豪情,双双奔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