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頭髮衚衕1號緊閉的大門後隱藏着怎樣的祕密

        今天午後,在辦公室坐得有點腰痛,就決定穿衣出樓走走。

        我從過街天橋走到街對面,這裏有幾條衚衕。我從抄手衚衕進去,向右、向右、再向右後,從頭髮衚衕走了出來,兩個衚衕口相距不過100米。

        離開頭髮衚衕時,我掃了一眼路北的頭髮衚衕1號。前段時間我讀過一些關於北京四合院的書,知道它的大門是一個廣亮大門。雖然大門緊閉,門口停放着汽車和自行車,但屋面修繕良好,蠍子尾尚存,戧檐和墊花,內部象眼上的雕花,檐枋繪畫圖案與檐口牆體雕花、倒掛楣子、雀替細部雕刻紋樣修繕良好,抱鼓石保留良好,雕飾精美,整個院落結構及建築構造極具清代風格。既然大門等級上僅次於王府大門,那麼這裏此前肯定住過相當品級的官員。

        上網一查,這裏最初是清末內務府官員、蘇州織造、後調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和正白旗滿洲副都統景恩的宅院。光緒十一年(1885)開始,清政府對三海(紫禁城內的北海、中海和南海的總稱)、釣魚臺等處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景恩正是負責監管修繕工程的官員之一。當南海工程完成後,慈禧太后鳳顏大悅,開始進行嘉獎:景恩免補六品,以兩苑員外郎無論何項升補班次遇缺儘先即補。並被慈禧太后恩賜了一塊宅基地,這塊地就緊鄰頭髮衚衕1號東邊。景恩在這裏建了一座新的四合院,當時叫“頭髮衚衕甲1號”,也就是現在的頭髮衚衕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左右,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吳晗被任命爲北京市副市長,就從清華大學搬出來住在這裏。不久,吳晗又搬到了北長街38號。吳晗搬走後,這裏先後住進過副市長張友漁和副市長劉仁等名人。

        一個普通的衚衕入口宅子,竟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引起了我足夠的興趣,準備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好好走走頭髮衚衕,發現它更多的祕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