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时代,焦虑的妈妈

        周末陪着孩子下了培训班,邻座也坐着一家四口,孩子看起来也就6岁左右,在等待美食上桌的期间,妈妈已经拿出手机开始让孩子完成手机上的作业,孩子一边做其妈妈在一边提醒和催促……原来天下的妈妈们为了孩子们心情都是一模一样啊。

       但与我们这些焦虑的妈妈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却是淡定的娃们,清晨上学出门,妈妈们急得团团转分分钟成为人工智能版的复读机,可是娃们出门却像是按了缓慢键,做作业重复讲了许多遍,可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是不会呢还是不会呢。妈妈们各个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那心情就像是《热锅上的家庭》中克劳迪亚的妈妈一样。

      《热锅上的家庭》是[美]奥古斯都ž纳皮尔和卡尔ž惠特克所著,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讲解了家庭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克劳迪亚一家人,16岁的女孩,应该是一个女孩一生中最美丽人生的开始阶段,可伴随着与其母亲愈演愈烈的争吵,升级到离家出走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悲伤的孩子、焦虑的母亲、不知该如何调节的父亲、担心的弟妹们。即使我们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没有如此糟糕,可是这样紧张的家庭氛围本质却是极其相似。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总是想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将自己最好的提供给孩子,所以就会出现我们经常与孩子出现类似以下的对话:让你弹钢琴,我是为了你好;让你学奥数,我是为了你好;让你学画画,我是为了你好等等。可身为父母我们认为的彼此“好”,或许并不是孩子他(她)们认为的此“好”。对孩子管得太过严格,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放任不管,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毫无约束性也不可取,身为家长然而中间这个平衡点如何选取,真的太难了。作为父母,在孩子教育的这件事上,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摸索中再不断的总结和自我成长,通过书中的学习,我总结了两点:

一、培养积极正面的夫妻关系

        积极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发现在我身边很多脾气性格很好的孩子,往往父母亲的性格也都是很和蔼,而且爸爸妈妈的感情也都特别好。家庭的氛围就像是一个能量的场,这个场总是在传递积极的正能量,那么在这个场中的每个人也都会被这个场所影响变得更加积极和阳光。现在很多妈妈不仅要在职场上拼搏奋斗,回到家中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家人,基本上个人体力已经属于极限透支状态,此时一定要懂得借助家人的力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千万不要总是想:“你不问,我也不说,难道对方看不到我的辛苦和忙碌吗?”万事皆可沟通,身为妈妈及时将自己的想法与队友及时沟通,让队友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想法,让队友第一时间懂得他能为你当下提供什么帮助,直接高效的沟通要比猜来猜去更加高效,毕竟过日子谁家不是一地鸡毛,再搞个猜猜乐,可猜到最后还真的不一定是“乐”,或许结果往往是给自己添堵,何必呢!

二、勤与孩子沟通

       不要误认为,孩子小就没有其个人独立的观点和想法,先鼓励孩子积极讲出自己的想法,此时注意一定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无论孩子讲的对还是不对,只要孩子勇敢的讲出心中所想,身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给出积极的鼓励,身为成人我们都需要鼓励,况且是自己的孩子呢,他(她)们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孩子的观点若是不对,身为家长可以给出参考意见对孩子进行引导,切忌千万不可很强势的让孩子一定要认同并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否则孩子以后很难再愿意与我们彼此敞开心扉的讲出其真实想法,因为他(她)们会觉得自己想什么都不重要,毕竟最后都还是按照父母亲的想法在完成这件事。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体格、力量上与家长的悬殊,会选择暂时性的“委曲求全”,待其长大,这种前期性格上的压制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这也就是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自认为特别乖,但进入青春期后变得特别叛逆的原因之一。身为家长不易,身为成长中的孩子们也不宜,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生活和成长的道路上还请多多关照!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用一生的力量说出“我相信你,孩子!”

       愿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中,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努力变得平静而祥和,努力将这份焦虑化解在自身中,而不是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