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有效依赖的人,只是在假装独立 01 一边努力说服别人“我不需要”,一边暗自期待别人直接给 02 独立是对一个人最好的保护:当我不需要任何人,就没有人能伤到我了 03 如何打破不敢提需求的怪圈?

文| 张琦  范俊娟



​01

一边努力说服别人“我不需要”,一边暗自期待别人直接给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对夫妻,男方家庭很好,女方家庭条件比较差,女方爸爸生病做手术急需用钱的时候,婆婆问她说:“你有钱吗?没钱家里有,说话。”

但女方给出的第一反应是:“没事,我有,不需要。”婆婆和老公就都认为女方真的不需要,于是没有再问过。

后来女方提离婚的时候,和她老公说:“你看,我爸生那么大的病,你们家做什么了?”

直到这次婚姻危机爆发之后,老公才意识到,原来当初她是需要的。男方也很委屈,因为自己家人明明问过,是她自己拒绝的,现在反倒怪自己家里什么都没有做。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女方张嘴,男方家一定会出钱,但是对于女方来说,张嘴要,似乎异常艰难。

其实,开始女方是期待:对方可以不询问,直接为自己做些事情,当对方没有这些行为时,她就会认为对方什么都没有做。

女方表面上说着不需要,内心却期待着:对方可以发现自己的口是心非,看懂自己的需要,直接给自己,而不要让自己选。

当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一边自怨自艾,一边又拒绝对方的好意,把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给藏起来,试图说服对方,也说服自己“我真的不需要”。

这就会给对方造成一个假象:好像她真的不需要我,她什么都能搞定。

这其实是婚姻里最大的悲哀:一方明明渴望,明明想要,却把自己伪装的“自己什么都行,完全不需要对方”,其实是害怕变成对方的负担,害怕被拒绝,以为这样会让对方更加轻松。

但其实另外一方被拒绝的次数多了,也会越来越感觉挫败,感觉不到存在感,以为自己真的是不被需要的,只好让自己落寞的走开,两个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有些时候,婚姻中最怕的不是夫妻双方长期的争吵,而是这种口是心非的隔阂。生活中有很多人,做着和这位妻子一样的事情,不允许自己依靠别人,打着独立的名义做着言不由衷的事情,随后又自己委屈。

这样的人,看起来非常独立,可以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别人的依靠,却很少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许也会听到ta在诉说自己的辛苦,但当你提出要帮助ta时,却被异常坚定的拒绝。

习惯性的独立,习惯性的拒绝。挡开所有的关系和帮助,努力说服别人“我不需要”,却在自己撑的很辛苦的时候,暗自期待有人可以帮自己,得不到的次数太多之后,辛苦累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会爆发,不顾后果地逃离关系。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02

独立是对一个人最好的保护:当我不需要任何人,就没有人能伤到我了

一个人会长成外表独立,内心渴望的人通常会有三重原因:

第一,社会宣扬、鼓励独立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自我意识的社会中,独立变成了衡量一个人基本的标准,父母夸孩子,经常会说“我们家孩子可独立了,什么都会自己做”。你去翻一翻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在鼓励女性要独立自主,不要做依赖的女人。

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在倡导大家要独立,似乎你要依赖一下别人,表达一下对别人的需要,都是一件可耻的事。

我这里并不是说独立是不好的,而是独立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唯一的选择,不然的话,一个人会活得很辛苦。

第二,养育过程中,缺乏被无条件支持的经验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发现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的时候,就会给孩子贴各种标签,不管标签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形成一种限定,让孩子内心有需要的时候,不敢跟父母张口。

因为害怕父母贴给自己的负面标签,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坏孩子”,也因为父母贴给自己的正面标签,会让自己担心:如果我表达了需要,就失去了那个好的标签。

多少孩子是在父母一次次夸奖“懂事,从不提自己的需求”的过程中,渐渐变得不敢再开口,因为他们害怕父母喜欢的只是不提需求的自己,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为了配得上好的标签,或者躲开负面的标签,很多人渐渐学会了各种策略,去封印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去忍耐,压抑,或者变成了一个个钢铁女战士。

第三,独立是一个人对自我最好的保护

被迫独立的背后,大多都是对表达的羞耻和爱而不得的悲凉,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认定:表达需求是一件不会被接纳的事情,是羞耻的,所以,我们害怕自己的需求被拒绝,更害怕会麻烦别人。

这种害怕和羞耻感会反反复复跑出来,控制着我们想要索取爱的想法,要求我们的行为,隐藏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维持着表面美好的假象。

当我们想要去依靠,想要去表达时,会不自觉的想:“我是不是拖累人家了,人家会不会嫌我麻烦啊。”

我们通过下意识的抗拒来保护自己,慢慢的,抗拒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外壳,将我们包裹起来,让别人没有办法触及到我们内心的柔软。

又因为对拖累和麻烦的恐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向对方求证——“你会不会觉得我很麻烦”,也没有办法解释或者开口讲:“其实我挺需要你的。”

一个人在表达需要的时候,其实是最脆弱的时候,相当于把刀把手给了别人,由别人来主导:到底要不要满足你。

这其实是最危险的,而越独立的人,相当于把自己全副武装:我不需要任何人,我在所有人面前就都没有软肋了,这样没有人能够伤到我,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前些日子我爸来看我,带我吃饭的路上,我和他抱怨:“爸,我最近好穷啊,要交房租了,还没发工资,还想换个手机。”他也打趣的和我说:“我最近也挺穷呢。”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没提起这件事情。

我晚上回到家以后,他突然给我发微信,要我的支付宝账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用给我发钱,我不要。”我爸接着说:“我先给你打点,你不是要交房租了,不是还想换手机呢。”

给钱的是我的爸爸,这钱我其实是可以收的,而且我挺需要的。但是,我本能的拒绝了,还找了各种理由搪塞他,向他证明,我真的不需要。

他似乎感觉到了我强烈的拒绝,于是不再提起要给我打钱的事情,关心了我两句,可是我自己却难过起来,不停的问自己,明明你需要,为什么要拒绝?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给自己创造了大量纠结矛盾的场景,让自己很难得到自己需要的。

用委屈的方式表达自己,但当有人提出要帮你的时候,却习惯性的抗拒,用尽各种理由去证明—“我不需要你”。

我没有询问过我爸,就想当然的认为,和他要钱会让他觉得我是个麻烦,可我根本没有给过他机会证明自己。

这种反复矛盾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之中,我们站在沼泽中央,不断挣扎却越陷越深,找不到出路。

03

如何打破不敢提需求的怪圈?

当你拒绝的时候,对方误以为你真的不需要,并且认为你有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和ta说,不说便会被默认为没有需要,于是就收回了帮助你的手,但这对你而言,就是对方不是真心想帮助。

但是,你没有换位思考过,别人在坚持给你提供帮助时,也会怀疑自己:那我给的到底是不是你需要的?感受到你特别强烈的拒绝时,就选择妥协了。

当你陷入到这种局面中,走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试试下面这2个办法:

1、换位思考

身为子女,总是害怕麻烦父母,怕他们操劳,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否真的害怕被你麻烦?

你能否区分:他们不满足你需求的时候,是能力有限帮不到你,还是嫌你麻烦,不想帮你?

大家常常以为对方拒绝,就是不愿意,或者嫌弃自己,陷入到自己的害怕和受伤里,就看不到对方帮不到时的无奈、自责,被拒绝时的挫败等等。

所以,从现在开始,尝试从自己的感受里跳出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如果你知道,你让孩子这么难过,每次有需求都不敢讲,一个人扛着,重复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你会想跟你的孩子说什么?

那可能就是需要你需要鼓励自己,让自己听到的声音,试试看站在这个角度,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

2、列一份需要清单

面对所有人,我们不断打压那个需要的自己,想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我们没有需要的,事实上,我们的内心有个巨大的需要空缺,没有被填补。

我们思维中习惯性的拒绝让这些需要空缺变得越来越大,而我们的行为和内部语言也不断固定化。

其实我们内心有很多“我需要”“我想要”“我渴望”存在的,它们只不过被我们压在了内心深处,将他们定义为了不能示众,不能表达的东西。

所以,今天尝试找一张白纸,列一份需要清单,把你内心希望的、渴望的、未表达的东西都写上去,然后写完后反反复复读给自己听50遍。给你的需要一个空间,慢慢允许自己,放松自己的内部语言,让自己慢慢接受,需求不是羞耻的。

当然,表达需要,学会跟一个人建立一段安全、可依赖的关系,是很多独立的人非常重要的功课,你还可以跟身边你信任的人,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自己得到更有效的支持。

婚姻也好,生活也罢,只能独立的人会活得辛苦,只能依赖的会活得卑微,失去主动权,

真正的自由是:当你需要独立时可以独立,当你需要依赖时,允许自己依赖且有人可以依赖,这样才会活得轻松。

你是怎么看待特别独立,从不表达需求的人的呢?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