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那個已經遲遲遲遲到的孩子仍是氣定神閒

害怕着,害怕着,冬天來了,遲到的學生多了。最後一聲鈴響像發令槍發出的樣子,學生們急匆匆邁開了腿。

書本拿出來了,書聲響起來了,整棟教學樓朝氣蓬勃起來了。

教室裏有那麼一兩個座位卻在空着,空蕩蕩的桌凳,在朗朗的書聲裏靜默着。

老師的目光,一次次地朝向教室門口望去,又一次次地看向那空蕩蕩的座位。在教室門和那張空桌凳之間,老師用目光斜織了一張密密的網。

老師的心,卻一直這麼空空蕩蕩地懸着。

這個時候,校門口總會有那麼一撥人,鈴聲充耳不聞,身旁奔跑的同學視而不見,閒庭信步,氣定神閒。

有一個悖論被稱之爲學生世界裏的第一

你爲什麼上課遲到?”

“因爲剛剛來的路上……”

“還找理由!遲到就是遲到!”

“你爲什麼上課遲到?”

“沒原因,就是遲了。”

“老師問你原因,你這是什麼態度?明天喊家長過來一趟!

是的,你永遠都不知道老師是要你解釋還是不要你解釋,似乎這遲到的短短一兩分鐘,卻是十惡不赦的罪過。

是的,貌似一兩分鐘,卻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遲到,是學習懈怠的縮影

不要再說讀書無用,每一個學校的門口,早上都被學生和家長堵成一鍋粥。

有的孩子,爲夢想奔跑;有的孩子,被家長驅趕。

爲夢想奔跑的孩子,即便偶爾晚起,也不會遲到太長時間;

被家長驅趕的孩子,就算是家長送到校門口,他未必就會早早入班。

揹負夢想的人,卻能負重前行;

丟掉了奮鬥目標,腿腳卻失去了行走的力量。

有些孩子遲到的蹣跚步履裏,是對學習的懈怠的,方向的迷失。

不是不能按點到,早點到,有些孩子是壓根兒就不想到!

遲到,是學習厭倦的代名詞

說起學生遲到,家長大倒苦水。

“喊不起來啊!喊一遍不行,喊兩遍不行,天一冷怎麼吼都不行……

爲什麼當父母的沒人喊卻能早早起牀?

要是有人侍候喫侍候喝,不用上班還有大把鈔票隨便花,起牀不起牀無所謂。可是對於絕大多數父母來說,這不可能,起牀要掙生活,要送孩子上學,不能讓孩子再過上自己這樣苦逼的生活。

父母能按時起牀,那是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

主動起牀的孩子,都不是被鬧鈴叫醒的,

及時起牀的孩子,無不是被自己的夢想喚醒。

被窩是溫暖的,屋外是寒冷的;家裏是舒適的,學校是喫苦的。

有些孩子遲到的沉重步伐裏,是對學習的厭倦,是對責任的逃避。

遲到,是不良習慣的見證

頭天作業完成後撒手不管,早上收拾起來一片凌亂。

父母這邊喊着趕緊喫飯,那邊還在到處尋找書本卻是尋隱者不見。

到了好不容易出門,卻又發現筆袋沒帶,水杯落下……

有些遲到的孩子那滿不在乎的表情裏,是無序的個人生活和學習習慣的見證。

甚至,遲到會被極個別孩子看作是特立獨行的一種表達,

在一片書聲中大搖大擺地走進教室,畢竟可以迎來無數的目光。

遲到,還有可能是對班級規則的試探,試探一下遲到了老師能拿他怎麼樣,

從此在班裏就可以無視規章制度,紀律要求。

怎麼才能不遲到呢?

魯迅十三歲時,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以至於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去藥店給父親買藥。

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爲自己作任何辯解,低着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

魯迅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牀,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

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魯迅再也沒有遲到過。

魯迅先生的這個“早”字,曾經激勵過無數人。

即使生活繁瑣功課繁重,只要明白責任在肩,身影總能在繁雜的間隙裏穿行。

即使身陷泥淖,只要不忘星空,腳步仍然能追得上時鐘的步伐。

一年前,我一直住在距離學校六七公里的地方,每天開車到學校。爲了早讀不遲到,我都會趕在學生前面到校。學生到校那會兒,門口的汽車別想挪動一步。

那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是前幾個到校的老師之一。

今年我搬到了離學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居住。自然不用開車,也不用擔心堵車。當初就是爲了每天早上不那麼早那麼急地按時到達學校。

可至今鮮有以往那麼早地到校過。因爲總想着這麼近,步行也要不了十分鐘吧?

自信地晚起那麼一會兒,然後就再也沒能早到過。

在被堵得水泄不通的鐵匣和人流中,我發現決定我到校時間早晚的,不是距離遠近,而是我起牀的早晚。

晚起幾分鐘的人總是會被早起的堵哭在路上。

人生的起點我們無法把握,

每天的起點我們可以自己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