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區裏,都藏着另一所學校

1.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豆瓣評分8.9分,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美國曆史學家、作家,先後獲得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和歷史學博士學位。2019年,塔拉被《時代週刊》評爲“年度影響力人物”。

而塔拉在17歲之前,沒有踏進過學校一步。

無獨有偶。

維特根斯坦,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憑藉其著作改變了哲學的發展方向。“1920年以後的哲學航程,維特根斯坦無疑是最主要的舵手。”

和塔拉一樣,維特根斯坦14歲之前,也從未踏進學校一步。


14歲之前的維特根斯坦,一直都是由其父親聘請的家庭老師在家指導其學習。

而17歲之前的塔拉,雖然沒有像維特根斯坦那樣的優渥條件,但是她的堅毅、果斷、對知識的渴望,無不是她少年時期在那一堆破銅爛鐵的生活中培養出來的。

我們不懷疑也不能否定學校的教育作用,但是我們更應該認識到:

學校並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

作爲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庭和社區,更有利於培養一個人所應具備的品德和習慣,

至少,家庭和社區能夠對學校的教育起到有益的補充。

2.

學校教育的出現,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國家和民衆對教育的需求增加而產生的一種集體教育形式。到目前爲止,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仍然是學校教育最常見的教育模式。

學校的這種教學模式也讓其優點和不足都很明顯。最大的特點是高效,而最大的弊端是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具體到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要盡力保證自己跟上大多數同學的學習進度。超前一點和稍有掉隊,對於接受學校教育的我們來說,都是不合時宜的。


而當下越來越卷的學校教育,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分數,更加關注優秀生;

在寧願累倒自己也要卷死別人的白色恐怖下,老師會不自覺地爲優秀的孩子吶喊助威,號召更多的學生趕上去,超過他,而很難做到放慢腳步去等待哪一個學生。

時間不會停止,課程不會停歇,別人不會等待,

奮力地奔跑,誰都無法保證自己沒有一點兒閃失,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每一步都邁得足夠快 ,踏的足夠穩。


於是,在一定時間的學校教育之後,我們便有了假期。

假期生活的合理的安排,

就是回顧自己跌跌撞撞一路奔來的得失,

修補自己知識結構中的不穩定的那一點,

連結當初學習時被迫掙脫斷掉的那一環。

假期合理的學習安排,正是彌補當下學校教育弊端的最佳時間。

3.

每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一次次經歷中和自己反覆鬥爭成長起來的。

能考得上985的孩子,沒有一個是靠老師盯着學、爸媽逼着學才考上的,

優秀的孩子展示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分數,

而分數只是他們優秀的品質、良好的習慣這棵藤上結出的果實。

平時的學習,有老師的陪伴和指導,有學校紀律的約束和監督,

沒有了老師的指引和輔導,才能看出一個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

脫離了老師的陪伴和提醒,才能看出一個孩子能否真正能做到自律。

假期,是自己和自己相處,自己和自己對話,正視自我、認識自我的最佳時機;

假期,是自我檢查,是自我調節、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最好季節;

假期,是培養習慣,鍛鍊自主,磨練品行,提高自律的最佳時間。

假期,是休養生息,也是彎道超車,更是學校教育之外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4.

雙減之前,有些孩子被爸媽送到補習班,被動地跟着同學在一起學習。

而這些被迫送到補習班的孩子,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會是怎樣的表現。能不搗亂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就已經值得大加表揚了。

雙減之後,這些孩子看到原來隱藏在小區裏的補習班銷聲匿跡了,於是大呼過癮,以爲大家真的都像自己一樣不會在假期學習了。

其實,每小區裏依然藏着補習班,只是,比原來的補習班更隱蔽。

是那些自律的孩子,不用父母的督促,不用老師的陪伴,自覺自主地學習。他們分散在各自家裏的某一個房間,把以前的補習班化整爲零。

起牀,鍛鍊,晨讀,各科學習分時段安排在每一天固定的時間裏,包括娛樂和午休,都規劃的清清楚楚。


相比於以前的補習班,他們更像是在學校一樣有規律地生活學習,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如果說以前是在補習班,這些孩子呵,他們簡直是把學校隱藏在了所有的小區裏。

但願——

你也是這所學校裏的一名學生!

我是水清心寧,從鄉村的小學校到深圳這座大都市的路上,我遇見了很多人,也經歷了很多事。從今天起,我試着講一講自己的所見所聞,但願能帶給您一些快樂,點滴思考。

如果你覺得有趣,故事精彩,那就關注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