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是幸福家庭的“標配”

提起“原生家庭”,總是讓人心生一震:似乎原生家庭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或成敗。

通常我們會想到的那句: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然而此時,我腦子裏閃現更多是近年來熱播的幾個劇,裏面無不是各式各樣的原生家庭,卻依然未必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歡樂頌》裏貌美如花的樊勝美,出生在重男輕女的貧寒家庭,父母的不公讓她耿耿於懷,工作後被兄長拖累,賺來的錢全填了家裏的無底洞。講義氣、好幫忙,一心想嫁個金龜婿一勞永逸。直到屢屢挫敗後終明白只有自立自強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都挺好》裏的蘇明玉,從小不受家人待見,生長在家庭邊緣,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性情格外剛強,自尊心和自卑感雙重矛盾對立的性格,直至成年都過得壓抑不快樂。

《以家人之名》中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害的孩子,機緣巧合下組合在一起成爲了兄妹,在李海潮的溫暖呵護下共建了一個新的大家庭。因爲有愛、相互扶持,他們共同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走出了過去的陰影,也讓彼此成爲更好的自己。

這些儼然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固然很重要,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形成、對世界的認知和價值觀。可是並非每一個原生家庭都能讓每一個人擁有健康幸福的童年,以對抗變化無常的世界。

有時候,過高期待於“原生家庭”這一軀殼裏,未必可以獲得更舒坦豁達的人生。

關於“原生家庭”的諸多利弊在很多文章裏已經贅述不少,本文卻想談一談其他:我們必然要努力構建溫暖和諧的原生家庭,卻不過於依附它,畢竟“能治癒一生的童年”從來都不僅僅是所謂的“原生家庭”。

1、

健康快樂的童年不一定成長於原生家庭。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樣,很多父母健在的原生家庭裏父親暴躁,母親焦慮,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睦,迂腐、冷漠充斥在整個家庭氛圍裏。

這樣的原生家庭無疑對於一個孩子是黑暗的,它會間接令孩子成爲父母的影子,重蹈着不幸的因子。

你所憎惡的父母的樣子,就是你現在的樣子”——沒錯,我們沒法否認自己在潛移默化中變成了子最不想要的模樣,這就是不幸的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一生折射。

2

原生家庭不是幸福家庭的標配。

原生家庭本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年,仍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意味着原生家庭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相對應的是新生家庭或單親家庭。

一個家庭的“健康和幸福”不取決於是否原生,卻取決着是否真正的呈現出有愛、和諧、快樂的家庭氛圍。

我們常常爲了挽救一段情感破碎的婚姻最振振有詞的理由便是:爲了孩子,爲了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

殊不知深陷水深火熱中的父母們自己都無法救贖的那刻,又如何有能力給予孩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個“原生家庭”像一道枷鎖,捆住了無奈無助的自己,更埋葬了孩子的快樂童年。

與其在“苟延殘喘”的破碎婚姻裏延續“原生家庭”,還不如重新出發,給孩子營造全新的充滿愛和豁達的新生活。

這個新生活可以是單身家庭,亦或新生家庭。我們常常高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而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和承受能力。其實對於婚姻的改變,許許多多孩子都能接受父母輩更快樂幸福的選擇;也更能接受令自己更輕鬆的家庭氛圍。

所以真正的幸福標配不是“原生家庭”,而是純粹的健康、陽光、快樂。

3

學會自我成長、自我調節才能真正獲得對抗一切世界變化的能力。

當然,所有的家庭都不能幫助自己一生無憂,最重要的還是倚靠自己的自我成長和自我調節。

“自我適應能力”的培養才能終其一生,助力自己不斷適應殘酷、現實的萬千變化。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心有陽光:不怨天尤人,亦不自慚形穢。無論身處何處、境況如何,都能坦然、豁達、一路向前。

我是小洲,解讀你身邊的情感困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